有個性的文章必然有創(chuàng)新,或思想,或材料,或結(jié)構(gòu),或語言等等。語言的個性化創(chuàng)新,可以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如何個性化創(chuàng)新語言呢?常見的手段有:
一、雅化
學習文言書面語表達的典雅精練,吸收文言雅詞入文,以使文章語言簡潔凝練。
面目清秀,四肢苦短,身輕如燕,卻彈跳差矣,此吾之大觀也。查體育之項目,及格甚少。尊師慈悲,念我用功之深,得之少,感慨系之,勉強放吾跨入及格之等高線。余感激不盡,對他的敬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奔騰不止。(張穎《想做體育生》)
這一段模仿文言語體風格來遣詞造句,句子長短交錯,節(jié)奏明快;感情抑揚起落,躍然紙上。字里行間分明可以看出作者的調(diào)皮、詼諧的個性。
語言的發(fā)展具有很強的承繼性,古漢語中的許多復音詞、成語,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古漢語句型、句式,仍然在現(xiàn)代漢語中留存著,它們對簡約書面表達、豐富語言內(nèi)涵不無裨益。
二、俗化
學習群眾口頭語表達的通俗簡明,融合口語俗詞入文,以使文章語言平易生動。例如:
再說“折腰”吧,這個問題也要辯證地看。說實話,做官也不容易,有時見領導比見爹還緊張,遇上脾氣大的領導,隨時準備看挨訓吧!整天的應酬更是煩人,“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這其中的甘苦有誰知道。可話又說回來,現(xiàn)如今干什么不辛苦?農(nóng)民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四季在田里“折腰”不辛苦?下崗工人踩三輪、掃大街在風天雪地里“折腰”不辛苦?再說啦,你向別人“折腰”,也有更多的人向你“折腰”,這是很容易找到“平衡點”的嘛!咋是個榆木腦袋呢?(李永斌《陶淵明辭職之后》)
這一段文字活潑俏皮,風趣橫生。作者用借尸還魂的手法,委婉地表達自己對浮世歪風的針砭。民謠、俗語的穿插,語氣助詞的多變,以及口語化的“宣泄”方式,鮮明地反映了自己的立場。
民間話語語料(如民謠、口頭禪、諺語、俗語、方言詞)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持久的生命力,有意識地積累與運用,對提高作文語言表達的親切感很有幫助。
三、詩化
學習古代詩詞語言的雋永精致,化用詩詞名句入文,以使文章語言形象蘊藉。例如:
仔細看看最近的流行歌曲,其實文人不必保持那種無謂的驕傲,流行歌曲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會用甜得發(fā)膩的情話纏繞少男少女了,也不再像過去那樣"為賦新詞強說愁"似地硬擰眼淚了,好象漸漸長大了似的,"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點到天明",漸漸有了一點思鄉(xiāng)愁緒、有了一點人生唱嘆、有了一點社會關切、有了一點故舊情懷。
(葛兆光《唐詩過后是宋詞》)
這一段引用蔣捷的《虞美人•聽雨》一詞生動而形象地說明流行歌曲歌詞思想內(nèi)涵的發(fā)展變化,讀之典雅而有詩味,這也彰顯出葛兆光先生作為一個著名學者的文化底蘊。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從古代詩詞中汲取語言的精華,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
四、幽默化
運用反語、比擬、夸張、自嘲、仿詞、變形等手段,以使文章語言幽默化。例如:
有一老農(nóng)趕著毛驢進城,驢闖紅燈,罰10元。
老農(nóng)怒喝驢子:“你以為你是軍車啊!紅燈也敢闖?”
沒走幾步,驢又碰翻一水果攤,賠人20元。
老農(nóng)更氣:“你以為你是工商城管么?想掀誰的攤兒就掀?”
老農(nóng)牽驢回家,路過一片青草地,驢啃青草,又被罰30元。
老農(nóng)氣極,罵道:“你以為你是檢查團下鄉(xiāng)么?走到哪兒吃到哪兒?”
老農(nóng)罵完牽驢去河邊喝水,可驢子卻發(fā)起倔脾氣,揚頸不飲。
老農(nóng)火了:“你以為你是大款啊,沒小姐陪就不喝?”
驢子掉頭就跑,岸邊曬一張漁網(wǎng),驢上而破之,漁翁索賠500元。
老農(nóng)熱淚盈眶道:“你以為這是中國電信么?上網(wǎng)要花這么多錢?”
驢子轉(zhuǎn)身踢了老農(nóng)一腳,老農(nóng)忍痛罵道:“你以為你是網(wǎng)管么?想踢誰就踢誰?……”
(《都是驢子惹的禍》)
這篇雜文小品是一幅惟妙惟肖的浮世繪。它用敘事詩體來敘述一位老農(nóng)的辛酸、憤懣的人生遭際。驢子形象的象征義自不必說了。單單老農(nóng)的語言就非常幽默了,他的六次發(fā)話充滿辛辣的諷刺意味,驢子在語境中的六次“變形”,以及老農(nóng)與驢子的六 次沖突所形成的批判性張力,都凸顯了文章的思想立場。
幽默研究學者張瑞君說:“如同樹木需要陽光、空氣、水,人需要幽默。幽默感是現(xiàn)代人應有的素質(zhì)。”幽默的語言,幽默地表達,不僅是一個的智慧,也是一個人的力量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