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學中,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個體價值觀體系中,人生價值觀處于主導地位,決定著總的價值取向,對價值觀系統中其它價值觀起著指導和制約作用。
率子割草的前蘇聯教育家加里寧說“教育的預期結果和目標,就是使受教育者養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質。”①
目前,英語四六級等級考試是目前我國大學生最重要的考試之一,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最近幾年,大學生請“槍手”替考的現象愈演愈烈,因此被抓或者被罰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然而能夠僥幸逃過的,全國范圍內不知還有多少。由此而折射出了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問題。
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西方文化、西方思潮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作用和對人們思想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西方人本主義、“信息社會”理論、生態文化理論、人權理論、社會民主主義、后現代主義等思潮先后對我國產生廣泛影響。這些當代西方思潮中的合理因素,對我們樹立知識經濟觀念、可持續發展觀念、民主觀念、法制觀念、人權觀念、效率觀念、社會均衡觀念等新的文化觀念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成為我國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思想資源。
其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及色情暴力等。這些西方腐朽思想通過大眾傳媒和文化工業產品,在消遣和娛樂的幌子下進行大規模的傳播和滲透,向人們灌輸低級庸俗的趣味和情調,宣傳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給人們尤其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和道德帶來負面影響。
另外,很多大學生在“社會價值”與“個體價值”、“精神價值”與“物質價值”的矛盾中搖擺不定。從校園里相繼出現的“英語熱”“計算機熱”“考證熱”以及大家爭相去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爭先恐后地競爭干部、參與社團等現象來看,大學生有提高自身素質、實現自身價值的要求,這是一個較高的需求層次。但也有一些人往往局限于短期的、功利的目標,過分重“實際”而輕理想。校園經商、追逐明星等等現象也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當代大學生渴望"大躍進"似地實現自身價值及從眾隨流的“功利主義”價值觀念。
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表現在:
1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西化”、“分化”圖謀的影響。
2市場經濟體制完善期負面效應的影響。市場經濟體制促進了人們競爭、開拓、進取和求實觀念的確立,有利于了大學生自我價值和競爭意識、參與意識的形成,但其完善期負面效應也是明顯的。不僅表現在對社會整體道德規范的沖擊、導致社會風氣不正,更會危及到高校大學生正確人生價值觀的確立,其對高校正面教育的沖抵力不可小覷。
3、大學生自身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不足的影響。
4、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影響。青年人的價值觀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大學時期正是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高校傳統的重智輕德、管理不嚴的育人機制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效果不佳,而新的高教體制亦有缺憾:開放性教育、因特網的利用極有可能使各種黑、黃等不良思潮腐蝕學生;繳費上學易使學生產生不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動機;學分制的實行使學生在時間、空間上自由度增大,組織觀念淡化;后勤社會化易使學生形成脫離勞動、熱衷消費的習慣等。
5價值觀從單一走向了多元,在外部世界的沖擊下,實際生存呈現出多元狀態。尤其是女大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外表形象、服飾打扮和言談舉止一點一滴地表現出來,構成了大學校園里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
面對這些現象,加強教育與引導工作非常重要。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積極營造道德環境,實現社會整體倫理道德的回歸。
2開展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強人文教育。
3在繼續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同時,不斷研究和探討體制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注重總結、開拓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增加針對性,提高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