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綱明確規定“能誦讀古代詩詞和淺顯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圍繞新大綱,近兩年來中考文言文閱讀以考查理解文言詞句為主,在題型設計上有客觀題,也有主觀題,但以主觀題為主,鼓勵學生有創見。文言文閱讀題以填空、選擇、簡答、翻譯出現,其中又以填空、簡答、翻譯居多。
一、填空題。
1.用原文原句填空。這類題型分為一般性考查填空和理解性的填空。一般性考查填空通常放在記誦、默寫部分,屬于機械記憶,文言閱讀考查時不再使用。而理解性的填空主要是提供原文情境,要求在理解意義的基礎上用原句填空。
如2002年廣東三明市中考卷:用文中原句填空。
(1)寫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寫陋室環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不受世俗、官場干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如2002年四川內江市中考卷:請說出“是進亦憂,退亦憂”的“進”“退”在文中的具體含義。
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這兩題都屬于理解性的填空,考生必須先理解原文的基本內容,在此基礎上把握其含義,準確答題。答案是:(1)惟吾德馨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廣東) 居廟堂之高; 處江湖之遠(四川)
2.概括意思填空。此類題理解性更強,一般要求考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的含義,作者要表達的感情、態度等,屬于能力較高的題型。
如2002年北京海淀區卷:《出師表》“臣本布衣,……
而忠陛下之職份也”這兩段文字回顧了對作者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三件往事,它們分別可以概括為______,臨危委重任和________。作者回顧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概括作答)
[分析] 此題在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時,特別要注意中心句、關鍵句,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感情。在此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要點。答案:三顧茅廬
臨崩寄大事 表達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劉氏父子的真摯感情,并以先輩創業的艱難激勵劉禪。
二、選擇題
這類題雖屬于客觀性試題,但綜合性加強,重視了文言文基礎知識的考查,考查常見的文言文詞語的意義,文言文主要內容和基本寫法等。
如2002年浙江紹興市中考卷:選出下面各組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 )
A.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B. 雜然相許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遂許先帝以驅馳
C. 何苦而不平 D.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必先苦其心志 擔中肉盡,止有剩骨
再如2002年江蘇連云港市中考卷:下面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 )
A. 文章一開頭就揭示出人與大山的矛盾,表現出移山任務的艱巨。
B. 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行動,不但表明家人對愚公移山的贊同,也表明眾人對他的支持。
C. 愚公之“愚”是大智若愚,智叟之“智”是老于世故,鼠目寸光。
D. 文章結尾帶有迷信色彩,表明了作者在人與自然的矛盾無法克服時的消極思想。
[分析]:考生做這類客觀題一定要加強審題,按要求作答,看清是要求選擇正確項,還是錯誤項,是選擇意思相同的項還是不同的項。否則選錯了,懊悔不及。答案:A D
三、簡答題
這類題主觀性強,具有綜合性與開放性,難度較大,題目命制很有創意。
如2002年安徽省中考卷:曹劌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點是什么?請結合上文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如2002年湖北隨州市中考卷:《捕蛇者說》中蔣氏捕蛇者有“熙熙而樂”之感,請談談你對“樂”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這兩道題的答案不惟一,留給考生很大的思維空間。答案只要能結合原文,言之有理,語言通順,就可以得滿分。例如安徽卷可從多個角度:①曹劌有很高的說服他人的說話技巧。與地位相當的鄉人說話,直截了當,簡潔明快;與國君商討問題,循循善誘,啟發分析,促其領悟。②有愛國心與責任感。祖國被侵伐時,立即“請見”,并主動要求參戰。③對作戰的條件有深刻的見解,把國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為取勝的先決條件,有“遠謀”。等等。湖北卷答題則要抓要點:“樂”是相對的;飽含無限悲傷;其實無樂可言;說明賦斂之毒有甚于蛇毒。
四、翻譯題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文,是綜合運用文言文的基礎知識,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的綜合訓練。翻譯要求準確、通順。準確是指譯文要盡量符合原文意思,不能隨意增減內容;通順是指譯文前后連貫,語言流暢,合乎現代漢語語法規范。
如2002年江蘇鹽城市中考卷:翻譯“君將哀而生之乎”和“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為現代漢語。
譯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翻譯題一般直接要求將原句譯為現代漢語。考生在翻譯時要抓緊重要的實詞和部分虛詞,如上題中的“君”“哀”“生”及“向”“役”“病”不能錯譯或漏譯。答案:(1)您會可憐(哀憐)我而讓我活下去嗎
(2)假如過去我不當這個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
此外,2002年中考有些省市還別出心裁地考查了學生的賞析能力。如2002年江蘇鹽城市中考卷:第一段的景物描寫非常優美,試舉一例,并說明美在何處。(賞析有獨到之處另加1分)。無論是客觀題還是主觀題,都在試題設計上求新,以利于更靈活在考查考生學習和理解古漢語的能力。
中考文言文閱讀以課內為主,也有少數省市選用課外文言文,選用課外文言文對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考生將學習課內文言文閱讀能力遷移到課外文言文閱讀上去。選用課外文言文是命題的必然趨勢,2003年更多省市的中考題將出現這種情況。題型的設置將進一步以填空、簡答和翻譯題為主,分值在10分至18分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