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中國古代用12種動物與“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組成十二生肖。相傳唐玄宗因屬雞而熱衷斗雞。唐玄宗出生之年應該是本資料來自中學歷史教學園地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25.《舊唐書·良吏傳》記載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員,“(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誅大姓皇甫氏,盜賊止息,號為善政”。當時此類的記載尚有許多。這說明本資料來自中學歷史教學園地
A.官府與大姓的關系是地方治理的關鍵
B.朝廷一直壓制門閥
C.朝廷對地方缺乏影響力
D.士族大姓勢力膨脹導致割據
26.中國古代吏治腐敗時會出現以錢買官的現象。“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就是對這一現象的揭露。這句話所反映的情況發生在
A.秦代
B.漢代
C.唐代
D.宋代
27.《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謬,非圣無法”,“排擊孔子,別立褒貶”。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贄
B.黃宗羲
C.顧炎武
D.王夫之
28.實行民主制的雅典國家被稱作“男性公民的俱樂部”,這意味雅典國家的主人是
A.全體奴隸主本資料來自中學歷史教學園地
B.除奴隸之外的全體成的男性
C.除奴隸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從事工商業的成年男性
29.據記載,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條鐵路,慈禧太后因火車司機坐在自己前面開車,棄用了從德國引進的蒸汽機車而改用太監牽拉。這說明
A.頑固勢力拒絕引進西方科技
B.封建等級制度阻礙社會發展
C.清朝天朝大國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礙近代科技傳播
30.表2 1870-1910年中國一些進口貸物占總進口值的百分比本資料來自中學歷史教學園地
年份 |
棉布 |
金屬和礦物 |
機械 |
1870 |
28.0 |
5.8 |
—— |
1880 |
24.9 |
5.5 |
—— |
1890 |
20.2 |
5.7 |
0.3 |
1900 |
21.5 |
4.7 |
0.7 |
1910 |
14.7 |
4.3 |
1.5 |
表2反映出
A.中國對工業產品需求量減少
B.西方列強對華資本輸出擴大
C.近代中國工礦企業發展壯大
D.中國的傳統手工業衰敗沒落
31.《上海縣竹枝詞》有詩云:“卅年求富更求強,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戰,總歸虛牝擲金黃。”與上述內容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第二次鴉片戰爭 B.中法馬尾海戰
C.中日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
32.民國時期,民間多因循傳統,視農歷正月初一為“元旦”,1949年以后則以公歷1月1日為“元旦”。這一變化表明
A.民國時期傳統節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傳統節日徹底改變
C.近代西方節日在中國得到普及
D.西方節日融入了中國文化元素
33.1960年,中共中央開始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的一些錯誤。這主要是 因為
A.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弊病充分暴露
B.國民經濟出現了嚴重困難
c.確定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
D.反“右傾”斗爭深入開展
34.1980年,珠海是一個普通的小縣城。20世紀90年代,珠海發展成為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城市,并獲得聯合國“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珠海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臨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領先 D資源豐富
35.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亞諾斯指出:“正如整個世界感受斯蒂芬孫的機車、富爾頓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機槍的影響一樣,它也感受到《獨立宣言》、《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和《共產黨宣言》的影響,斯塔夫里亞諾斯在這里說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橫向聯系進一步加強
B.工業革命對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
c.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影響深遠
D.科技革命對杜會的影響越來越大
40.(37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32年,美國國民總產值從1929年的1040億元下降到410億元,當年有273萬戶人家被房東攆走,農民每收一英畝小麥,就要虧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當燃料,比賣玉米買煤燒還合算。肉價慘跌,一只羊送到市場,運費一元一角,,售價不足一元,這時全國再也沒人搞貨幣兌換了, 紐約州一位參議員到首府,自帶一周吃的東西……在麥迪遜廣場花園拳辦“金手套”錦標賽事決賽,門票除五分錢娛樂稅必須付現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實物支付,其中有香腸、床墊、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機、玩具、高爾夫球褲、機工工具、涂腳藥膏、《圣經(新糟)》等。
——摘編自(美)威廉·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
材料二 羅斯福認為,拯救國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經濟崩潰的威脅。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銀行關閉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黃金。3月9日,國會召開特別會議,并在4小時之內通過緊急銀行法.財政部根據緊急銀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勸,立即恢復了企業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個星期,貨幣便有10億美元以上回流到銀行,儲藏者已將貴金屬送返聯邦儲備銀行,財政部官員則只須發行少量新聯邦儲備貨幣。
-一摘編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來的美國史》。
材料三 新政挽救資本主義結構的計劃,還有兩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貸款公司。在這個機構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萬以上的房主共貸款30多億美元。其次,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業,國會于1934年6月建立聯邦住房管理局,發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貸款.運用長期低息貸款,聯邦住房管理局對恢復私營住房建筑業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間,它發放修理住房貸款合計9.45億美元,發放建筑新房貸款合計23億美元,
――編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來的美國史》。
材料四 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席卷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次級抵押貸款是美國部分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無力償貸而不得不將名下財產抵押的情況下,貸款機構為了規避風險又把抵押品上市轉成基金,鑒于住房市場降溫,銀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無力履約的局面引發了美國“次貸危機”,造成貸款機構遭受重創,導致大量買入次級抵押貸款衍生出來的證券投資產品的投資基金陷入困境,引發金融形勢激烈變化,殃及國際市場。
——摘編自《(光明日報》2007年8月17日。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為什么當時美國出現了用實物進行交換的反常現象。(10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金融措施的角度說明羅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的原因。(10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房主貸款公司和聯邦住房管理局在緩解危機中所發揮的作用。(11分)
(4)比較材料三、四,指出房貸為什么在新政時期有利于緩解經濟危機,而在當前卻引發了次貸危機。(6分)
40.答案要點:
(1)當時美國經濟危機是生產相對過剩危機;物價下跌,通貨緊縮;消費者持幣觀望
(2)整頓銀行,恢復信用;實行美元貶值,提高物價;擴大政府財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會需求
(3)刺激房地產業恢復和發展,緩解住房危機;帶動相關產業的恢復;擴大就業,提高社會購買力,緩解社會矛盾。
(4)評分說明:本問為開放性問題,考生可以從以下角度回答問題。
①從金融背景的角度說明:例如,通貨膨脹時期和通貨緊縮時期不同,或危機階段和繁榮階段不同。
②從貸款性質的角度產明:例如,良性貸款和不良貸款的不同,或適度貸款和過度貸款的不同。
③從貸款發放者的角度說明:例如,政府低息房貸和商業房貸的不同。
考生能從上述三個角度中的兩個角度進行說明,即可得6分;若考生另有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41、(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昔彼得為歐洲所擯,易裝游法,變政而遂霸大地。日本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視東方。此二國者,其始遭削弱與我同,其后的強盛與我異。聞日本地勢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條理尤詳,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湯志鈞編《康有為政論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納西歐模式,對俄國進行徹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團往德、荷、英考察,學習其政府管理模式和軍事技術,大量招募外國專家為俄國服務,對軍事、行政體制和生活方式等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期中,強制剪須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戲劇性一幕。在當時的俄國,大多數貴族飽食終日,往往懶洋洋地拖著長袍,留著被視為“上帝賜予的裝飾品”的大胡須,無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職人員外,一律禁止留須,他甚至親自將貴族的胡子剪掉,還在宴會上親自剪短貴族的舊式長袍,規定只穿西歐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歷克基在內的一些人的反對,幾經猶豫后,彼得將兒子處死。“在整個歷史上,幾乎沒有什么恩那個產生如此重大的個人影響······他通過各種方法急切地把一種新的文化強加于俄羅斯,從而為他的帝國確定了未來性質······由于他的努力,俄國顯然拜托了孤立的狀態······此后,俄國的歷史成為歐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編自(美)帕爾默等《近現代世界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為的主要觀點。(6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維新的共同之處。(9分)
41.答案要點:
(1)俄、日改革,由弱變強;中國應仿效日本,更易見效
(2)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學習,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社會風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顯著,國力增強,擺脫了封閉與孤立狀態。
42.(15分)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材料一 1946年,中國民主建國會主張:“建設一種新資本主義的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而其斗爭方法和態度又是和平的、漸進的,在本質上面是改良的”“走向改良進步的道路,堅決反對保守反動的道路,也不愿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這一主張得到了多數黨派的贊成。
--摘編自《中國現代史資料簡編》。
材料二 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國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運動勝利高潮快要到來的現階段,中國已經分成了兩個營壘,一方面是反動的營壘,另一方面是革命的營壘;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營壘,另一方面是獨裁的反人民的營壘。不屬于這個營壘,就是屬于那個營壘。中間的地位是已經不再存在了。”
--摘編自《中國民主同盟歷史文獻》。
(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民主黨派的政治主張發生了哪些變化。(6分)
(2)說明民主黨派的政治主張發生變化的原因。(9分)
42.答案要點:
⑴從主張走中間道路,到承認中間道路失敗;從主張和平改良,到反對國民黨的獨裁統治,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主張
⑵民主黨派沒有實現其主張的條件;國民黨統治集團堅持獨裁內戰,對民主黨派國家實行政治迫害;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受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的思想影響和統一戰線政策的推動
43.(15分)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一
歐洲在戰后一個嚴寒的黎明醒來。1947年的冬天是氣候最惡劣的季節。從1月到3月,一股冷風橫掃德、意、法、英等國……狂風呼嘯,積雪如山,交通斷絕,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運載著食品給養的火車轉眼之間就凍在鐵軌上;駛往巴黎的運煤船被冰塊堵在水上航行不得。在柏林……作為應急措施,每戶德國家庭分配到一棵樹作為取暖之用。
整個歐洲,供水系統、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設施癱瘓;食物供應日減,煤的儲備不斷減少……英國的失業人口在兩個月之內增加了100萬。政府和工業都在冰雪中停止運作了。生命似乎已被凍僵:400萬頭羊、3萬頭牛凍餓而死。在置身其間的哲學家以賽亞·伯林看來,這里“空曠,寥無人跡,就像一具優雅的尸體。”
--摘編自(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戰與中央情報局》。
材料二
我無須對諸位說:世界局勢很是嚴重……我們的政策是不反對任何國家,任何主義,而是反對饑餓、貧窮、悲慘、混亂。
在美國征服能夠盡力緩和局勢,協助歐洲走上復興之路之前,顯然地,歐洲國家事先應該獲致若干協議。這是歐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見應該是由歐洲提出……這個計劃必須是聯合性質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歐洲國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國家的同意。
--摘自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的演說(1947年6月5日)。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只是,概括指出歐洲成為“一具優雅的尸體”的原因。(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馬歇爾計劃對歐洲的影響。(9分)
43.答案要點:
⑴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歐洲各國經濟造成嚴重破壞;1947年冬季的惡劣氣候使民眾生活進一步惡化,人們的心理受到沖擊。
⑵影響:西歐各國進一步向美國靠攏:加速了以美國為首的歐美聯合與結盟;客觀上有利于西歐走向聯合;遏制社會主義的影響。
44、(15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一 予觀雁蕩諸峰,皆峭拔險怪,上聳千尺,穹崖巨谷,不類他山,皆包在諸谷中,自嶺外望之,都無所見;至谷中則森然干霄。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沖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虧可驗也。┅┅如一彈丸,以粉涂其半,側視之,則粉處如鉤;對視之,則正圓,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摘自沈括《夢溪筆談》。
材料二 中國傳統的歷法是陰陽合歷,節氣與月份的關系并不固定,而節氣對農業生產等活動有著很大影響。因此,為使節氣與月份建立起相對固定的關系,沈括大膽提出了一種純陽歷的歷日制度,即十二節氣歷法。這種歷法可以說是歷法史上帶有革命性的創意。它完全以太陽視運動為計算依據,按節氣定歷,即簡便易算,又有利于農事活動的安排。但由于這種純陽歷否定了中國幾千年傳統的陰陽合歷,不可避免的招致“怪怨攻罵”而難以實行。可是,沈括滿有信心的說“然異時必有用予之說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陽歷,其實質與沈括的“十二節氣歷”是很相似的。
--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
(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進行科學研究時使用的方法。(6分)
(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為科學家所具有的素質。(9分)
44.答案要點:
(1)實地考察:模擬實驗;總結經驗和規律。
(2)具有積極探索的精神,勤于思考;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注重實踐;突破陳見,勇于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