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年間,兵荒馬亂,人心卻淡定。人有信念,下有常識,小學課本集二者于一身。
老課本的編著是民間的,無關君王軍閥權貴,透著民眾皮膚上的冷暖,不呼口號,不居高臨下,不繁文縟節。仁、義、禮、智、信,情趣,家國之源、江山之遠、永恒之義,多在平白明凈的故事之中。而今,我擇其有圖畫有味道的數十篇課文,配以拙文,分享于人,致敬民國童年。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產生敏感。無論是陳子昂憑吊幽州臺,還是我等翻閱這幾冊線裝小書,景深里都是天地之悠悠。
第一課 職業
【課文原文】貓捕鼠,犬守門,人無職業,不如貓犬。
一十八字,道出生命的莊重。
進化的自然選擇,適己而利人,善哉。
不可無職業,也不可職業亂竄。犬捕鼠,多管閑事;貓看門,形同虛設。
世上職業千萬,有需要就有職業;可世上好職業只有一種:喜愛又能謀生。
各司其職,便能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或能走向按需分配。這些宏大的道理和主義,貓犬不懂,卻能身體力行。
第六課 整潔
【課文原文】屠羲時曰:凡盥面,必以巾遮護衣領,卷束兩袖,勿令沾濕,櫛發必使光整,勿令散亂。
教一件事,先教方法。道理在事體里,厚積薄發。據稱聯合國一份文件用五種官方文字打印,中文最薄。
語言也可整潔。
外看是儀表,內中透情境。
一個人,一億人從小“勿令沾濕,勿令散亂”,蘊蓄華夏男兒的堂堂儀表。
第十一課 友愛
【課文原文】徐湛之出行,與弟同車。車輪忽折,路人來救。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
寥寥數語,淡淡白描,人、事、觀點都有了。
眾人平素相似,不一樣在非常時刻。危險、利益、困頓,最考驗人。
這一課讓我們看到什么呢?車與路都得適時檢修;路有不平,人施于手;先救弱小,再自救。事小道理大,放之于雪災、地震、車禍、旱澇、戰亂而皆準。
道路決定車輪,車輪決定遠方。
只是今夜城市車流里的廣播正唱:心在遠方,堵在路上。
第十五課 投報
【課文原文】孫趙二女,同校讀書。孫女得新書,持贈趙女。趙女取紙筆報之。
此冊封三印有商務印書館一段話:“教科書所言事實以家庭教育為主,兼及社會,皆日常習見習聞者。取材頗合兒童心理,書中間涉女子事,尤便男女共校之用……”
所以此課不只是講孫趙二女的禮節,還在講這個國度封建了幾千年后另一半人的學堂夢想。她們是女童,她們是母親。西方哲人曰:“一國之興衰不是看一國之君,而是看一個個家庭的母親。母親哺乳了孩子,教育哺乳著母親,誰哺乳教育呢?”
十年樹木,木漸成林。光陰沉淀,積為年輪。
投桃報李,遠古至今的綠色箴言。
第十六課 不拾遺
【課文原文】王華行池畔,見地有遺金,華置金于水邊,守其旁,待遺金者至,指還之。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是俗世溫度計上的一個溫暖時刻。在川流不息的路上,在更深人靜的夜里,站著人世的榮耀。
民國那會兒,軍閥運輒大打出手,城鄉多見兵荒馬亂。大道阡陌之間,草莽英雄,世相奔逐。偏偏那一日靜靜站著個叫王華的童子,他守在池畔,守著金子等一個陌生的路人。讀者看到他的等待,千萬個如他的童子一起等待。這個簡單的故事,復制為民國國民生長的一則信念。
不以黃金為最貴的年代,就是黃金年代。
第十七課 御侮
【課文原文】鳩乘鵲出,占居巢中,鵲歸不得入,招其群至,共逐鳩去。
鳩占鵲巢,一課藏讖。
我所得的這冊老課本寫著當年主人的名字:姜兆信,云南騰沖人。課本印于民國十一年即1922年,那時他約六七歲吧。十多年后日寇軍刀割裂大半個中國,寒光一閃又逼近我大后方西南。在滇西,布防高黎貢山和怒江的中國軍隊和進出于滇緬公路的中美遠征軍,用胸口死死抵住斜剌里捅過來的日本剌刀。那時姜兆信二十出頭,如不出意外,他會在遠征軍的行列里,“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
七十多年后,我在當年玉石俱焚的騰沖城的角落里,覓得這冊課本,我在亙古如斯的一個夕陽下翻到“御侮”這一頁,發現河山的密碼。
真理常常是淺顯的常識。真理或會被許多主義形容,被各種標準困擾,而常識,一目了然,隨意地擱在青天下、樹枝間。
老課本 新閱讀
文/鄧康延 圖選自《新撰國文教科書》(第五冊)
前年我去騰沖拍攝遠征軍紀錄片,于當年玉碎之城的舊市場,偶然發現幾冊泛黃的民國年間的小學課本——“共和國教科書”,是商務印書館印制的“新國文”及“新修身”。其中一本末尾注明“中華民國元年六月初版,十一年三月一四一七版”,另一本扉頁上印著“福建長樂鳳謙、浙江山陰蔡元培、浙江海鹽張元濟校訂”。這幾冊課本垂垂老矣,多少戰火流離,飄零沉淀后,翻開來依然是民國童年時的明亮俊明。
那是文字和教育的一次浩蕩北伐,于清末民初的文言八股之間,讓清風驟起于萍末。故國疆土,從此被新語時聲所覆蓋。
偉人見末節,大師編小書。蔡元培、張元濟等半世紀俯身耕耘其間,如今回溯反思,不知羞煞了多少威猛而空洞的主義和宣言。
審美,看似目之所及,實為心之所感。審美觀何嘗不是世界觀?
山不削青,河不堵流,是為自然。
那是大地母親的寄語:清潔為天然之美,且有益于衛生;妝飾為人工之美,復近奢侈。
今朝的大小校園多將那粗生拙長的繁枝茂葉的修剪成尺直月圓的植被風景,更有將其修剪成歡迎標語和時令口號,讓草木萎縮復猥瑣。
人與城鄉,濃妝艷抹多了,奢侈就成風了。當美變了,審美變了,審美觀乃到世界觀也就變了。
此刻,城市或鄉間的新鄭氏姐妹們,還能不能于水管或井臺用臉盆接一盆干凈的水,映出素顏和青天?
先生不以學子家富謀福利,只以世間規律警醒,此為教育和教育家。
近百年后,富豪飆車撞人之子弟,政委冒名上學之女兒,縣官聚眾虐人之千金,想必少時不曾讀過此課。即便讀過,可能也不屑于認同。在金錢、權勢能夠擺平一切的課堂內外,藤與樹不過是一段柴火。先生若知之,定當糊涂。
在一個很聰明、很功利、很講門道的社會里,教育是個傻子。
先生的辦法是讓蟋蟀當先生,張兒的省悟是視蟋蟀為自己。
歷代渴求萬壽無疆、龍威無疆的帝王們,外驅內頭,無法無天,多以眾生為蟋蟀,卻沒想到,在更大的天穹下,他也只是另一只蟋蟀,“敗者死,勝者也傷”。
所有的利齒都咬不破世間的規律,這一點也顛撲不破。
一棵有情感的白菜,是齊白石的畫,是臺北故宮的翡翠白玉,是母親缸里的咸菜。
最廉價的,或許最昂貴;最普通的,或許最長久;最淡然的,或許最親近。在豪宴大魚大肉的后面,放著母親的一碟腌白菜,如我那不失清白、回味醇厚、含辛茹苦的故國、故園、故人。
香港演員黃秋生言:“我演過很多爛劇,但從未演過一個爛角色。”
臺灣歌手孟庭葦說啊:“我的歌路走過三段:第一段做一個對的歌手,第二段做一個好的歌手,第三段做一個真的歌手。”
撫古追昔,同在華人圈,似乎港臺更近民國氣韻。
哥哥面對弟弟,要什么豐富的表情?要什么華麗的口才?一片真心而已。
家國人世,款曲暗通。《讀者》2009-16 P52-53
老課本 新閱讀
《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第三冊 鄧康延
我看到少年民國呼嘯而出
少年民國,格局開闊,元氣充沛,民間教育家破除八股,始編新小學課本,民國少年得以拼到適時可口的精神食糧。我在搜集到的各式老課本中,循時可見其演化變通的軌跡,從早期的多為古代人物、農業社會的范文,漸融入現代理念、生活常識、世界發展、個性激勵。它們不說教,不高調,娓娓道來,殷殷期許,說禮也說理,愛仁也愛人。自自然,欣欣然。
第一課 讀書
學生入校。先生曰:“汝來何事”生曰:“奉父母之命,來此讀書。”先生曰:“善。人不讀書,不能成人。”
上蒼托先生轉交學生一把鑰匙,一把打開書房、眼界、 心扉的鑰匙:讀書。
——兩個字,一件事,貫穿一輩子。當年的學堂樂歌也唱:“學生學生學生,讀書要用心。平上去入四聲,字字要澈清。因要準,讀要勤,講解要分明。字音字義要留心,進步自勝人。”
本冊另一課形容“禽獸”:“饑知食,渴知飲,又能營巢穴,奇者能效人言,惟不能讀書。”
“不讀書不能成人。”
史書印證:不讀書、不能讀書、不尊重書、多禁書的朝代,人非人。
第二十一課 逐雀
第二十四課 勿貪多
瓶中有果。兒伸手入瓶,取之滿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貪多,則拳可出矣。”
母告誡兒,人民告誡官,同樣的話:“汝勿貪"
好句子總難忘
鄧康延
有些雨一定要滴進你的生命里。
款客之道,不外是一點爐火,一些佳饌,和無邊的寧靜。
生命并不是一條直線,像樹一樣,我們之中大部分人必須移植才能開花。
馬比風跑得快,但,馬在風里跑。……
多年來,我記下了一些句子,猶如一個沙灘上貪玩的孩子揀拾到一些奇異的貝殼,每每撿視,時有心動。記得歌德曾說過:“人應該每天起碼聽首好歌,讀首好詩,看幅好畫,如有可能,說幾句合情合理的話。”這挺簡單,不奢侈。
好句子是可以在高處或低處誦讀的,是可以在遠處或近處回味的。日月精華、山河故人,但在回首之間,卻又能在明朝路上。
我把這些喜愛的句子作出分類,并主觀評點,愿與朋友們賞析。
1.質樸的句子——云就是云,雨就是雨,自然天成
一斧砍完又一斧,終于砍倒大橡樹 (大真理常是大白話)
清白的良心是一個溫柔的枕頭 (民諺多比喻,世事很明了)
沮水橋山元祖大河黃土中華黃陵帝廟古柏英倫游子國家 (黃帝陵內一碑文,皆為名詞卻是裹挾風云)
每一代都要親身體驗,才知道爐灶是燙的 (最深切的哲學來自皮膚上的痛感)
2.浪漫的句子——可愛的傻、純情的癡、無所不在的快樂
癡想以繩系日 (齊白石印章。不可為而為之,拙而剛)
來呀來個酒,不醉不罷休,東邊我的美人喲西邊黃河流 (現代歌詞。大寫意里見細部性情)
愛替青天管閑事,今朝幾朵白云生(古人詩句。狂狷之士坦坦,青天之事朗朗)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腌起來/風干/老的時候/下酒 (臺灣現代情詩。愛得別出心裁,驚心動魄)
3.深情的句子——人生極悲極樂處的極念想
父母去了,我們就永遠無法言孝 (撓不到的痛,是大痛)
以我三句兩句書,累母四更五更守 (寸草心里三春暉)
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推卻千山,掬起一草,千石染翠)
書生報國無它物,惟有手中筆如刀 (見光、見血、見血性)
千人萬人中,一人兩人知 (悲喜盡在對比。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4.悠然的句子——獨釣喜江雪,采菊遇南山
太陽雖有眾多行星環繞依賴,猶能發散光熱使葡萄成熟,仿佛宇宙間并無它事分心 (上蒼只手,觸及眾生;一圈漣漪,波光萬里)
竹密無妨流水過,山高不礙白云飛 (風土、風致、風流、風骨)
款客之道,不外是一點爐火,一些佳饌,和無邊的寧靜 (通古人幽徑:草草杯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山水無常屬,閑者是主人 (與蒼天下棋,輸贏在身外)
5.曠達的句子——真曠達是歷經磨難后仍能大笑
幾許滄桑含在眼里,看那太陽初生的美麗 (眼中有淚,心中才有彩虹)
我從不忘記光是活著就是樂趣 (清風明月不要錢)
睡起莞爾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 (一幅“丈山尺樹,寸馬豆人”的國畫里,“豆人”亮出)
如果機會不來敲門,做一道門 (歲月雖有憾,激情卻無敵)
6.悲愴的句子——哽咽英雄擦拳時
只有在提到自由兩字會愴然涕下時,人類的情況才會好轉 (珠在蚌中,殤在愛中)<, /P>
英雄的血始終是無味的國土上的鹽 (讓一輩輩熱血后生受滋養再拋灑)
一個人的饑餓,比世界上所有的書籍都意味更多 (一滴水有海之咸)
歡樂算什么,一萬個歡樂也趕不上一個痛苦 (痛苦使人類進步)
此身欲罷無歸處,獨立蒼茫自詠詩 (雖說是漢字里日月為“明”,卻不料秋下一心“愁”)
7.沉雄的句子——寒梅獨笑,落日渾圓
說真話,堅決不說假話 (不能言真,寧可沉默)
浮云白日,山川端莊溫柔 (江山,我們的父母兄妹、朋友情侶)
只有用心靈彈奏的曲子,才能讓人同歌同哭 (風雨同舟,悲欣交集)
人生自古有情癡,此恨不關云與月 (境由心造,陰晴在我)
有些雨一定要滴進你的生命里 (命運之水猝不及防)
8.哲思的句子——一角冰山,沉潛萬千
第一次真正大笑你自己的那天,你就成熟了 (初生時由內到外是哭,歷練后由外到內是笑)
物換星移不及一個小孩在谷倉一角沉思麻雀之死那樣動人 (小小含大大)
大多數旅行最好的部分是期待和回味,實際旅行時,往往會發生遺失行李之類的事件(滿懷期望上路,勝過抵達目的地)
生命并不是一條直線,像樹一樣,我們之中大部分人必須移植才能開花 (即使固態物質,內核也有布朗運動)
在朋友身上,我找到第二個自我 (朋友是你自己結交的親戚)
9.警示的句子——突然一朵蓮花
你如何待人,人如何待你 (第一大書《圣經》的第一平常語)
衡量一個人,莫過于看他可以完全從心所欲之時的所作所為 (暗處知亮)
要是我們不認定無論誰當權,他遲早必會把權力用至極限,那我們就沒有把歷史讀好(前邊一些無法無天的家伙已把歷史弄得很慘)
出名要趁早啊(張愛玲語,真性情,大警句)
接受你不能改變的一切,改變你能夠改變的一切 (年月還長,有時還得學會妥協)
10.逆挽的句子——卒章顯志,跌宕成瀑
滿載苦難一樣多的財富 (世事總平衡)
人之剛硬勝于鋼鐵,堅實勝于石頭,而脆弱卻勝于玫瑰 (一人三性,百變之身)
馬比風跑得快,但,馬在風里跑 (包容大于鋒利)
悲觀者提醒我們百合屬于洋蔥科,樂觀者則認為洋蔥屬于百合科 (心態決定姿態)
11.妙趣的句子——幽默如兔,撞獵人懷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不能沒有錢 (而金錢是額上的汗珠,抹去了又來)
戰爭就是用牙齒解開政治上的結——當舌頭無能為力的時候 (天大的事,一口解決)
人一吃過飯就變得保守了 (而官人們更多好飯……)
小鎮是這樣一個地方:人人都知道誰的支票靠得住,誰的丈夫靠不住 (妙!)
演說像迷你裙,越短越好 (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