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年來的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筆者清晰地記得諸多的高一學生有著這樣的感觸:高中英語量大,要求高,節奏快。面對越來越多的新單詞,越來越長的句子,越來越快的語速和形式多變的綜合能力考查,學生感到束手無策,無所適從。初高中英語之間的強烈反差,一直是困擾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大難題。 高中英語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與初中英語教學目標、要求和內容有著較大區別。那么, 怎樣使剛進入高中的學生順利完成初、高中英語的過渡銜接,達到新課標要求為以后的繼續學習創造條件呢?以下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體會,談談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
一 加強詞匯記憶指導
在初高中這個過渡階段,牢固記住所學的單詞,是基本要求。這一過程中,要使學生能夠繼續保持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和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很多的同學是死記單詞的,其實,詞匯的大敵是死記硬背,我們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幫助學生了解英語詞匯的構成規律
英語單詞的數量雖然龐大,但構成單詞的基本元素----詞根、前綴和后綴等卻是有限的。 常見的詞根約有600多個,常見的前綴、后綴約有100多個,如果能熟練地掌握這些單詞的基本構件,并對單詞進行分析記憶,則會增強詞匯的記憶效果。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出單詞識記中的難點,降低詞匯記憶的難度,以幫助學生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例如:如,circumstance(周圍環境)是circum(拉丁語= around)+ st(stand)+ -ance(表狀態情況性質的后綴),circ- (=ring, circle),circum-(周圍的意思),circumference(周圍),circumsolar(太陽周圍的)。
2.指導學生精加工
英語單詞的識記過程就是信息的儲存和檢索的過程。信息輸入大腦,進入長時間記憶,然后快速檢索和應用。 要達到這一要求就必須進行精加工,要對一個生詞進行全面加工,即單詞的發音、拼寫、語法范疇、語境意義及其橫縱關系等,而不是加工其中的一個或兩方面,對英語單詞進行語義加工會激活和利用原有知識,并能提供更多的檢索路線,因而有利于深層記憶。
比如:高一必修I,第一個單元中 “concern”這個詞,在以下三個語境中意思相差很遠。
(1) He shows constant concern about how his mother is feeling. 他總是在乎他母親的看法。( concern的同義詞: care, attention).
(2) When she was sick, he regarded her condition with great concern.當她生病的時候,他對她的病情表示了極大的關切.( concern 的同義詞:worry ).
(3) This letter concerns payment for my new TV. 這封信與我購買新電視付款的事情有關。(concern意義為:to be about)。
因此,我們提倡要在語境中學會精加工,學會運用單詞。如果英語單詞是經過重復接觸各種語境后經過加工后學會的, 那么就會牢固,大腦檢索也就快,用時就會得心應手。
3.培養學生運用元認知策略
學生詞匯量的大小和詞匯記憶能力的強弱往往與其學習策略相關,元認知策略是詞匯學習中的重要策略之一,是為了成功掌握英語詞匯而采取的管理步驟。比如,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監控學習過程和評估學習效果等。培養學生掌握自主的詞匯學習方法,首先應該提高其元認知意識,也就是學生對自己的詞匯學習以及對學習任務和方法的意識。教師除了應向學生講明這些具體策略的意義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幫助他們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制定目標和計劃可以激勵學生學習,克服其學習的盲目性,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英語詞匯,并能協助學生自我監控和評估,以便使其隨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水平和學習進展情況,有利于學生隨時發現和解決詞匯學習中的問題,使學生能把初中和高中的詞匯學習方法接軌。
詞匯學習在英語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不能讓詞匯記憶完全停留在學生自發學習的階段,把單詞記憶的任務完全交給學生,教師要研究詞匯教與學的規律和策略,引導學生掌握詞匯記憶的規律。在識記單詞的過程中,不僅要下苦功,還要用巧功,多種方法和策略互為補充,不斷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從而順利渡過初高中的這一銜接階段。
二. 加強會話能力的指導
從英語教師角度來說,有的英語教師對高中英語對話課的地位認識不足,其一是認為對話技能應在初中階段完成,高中階段對話技能不在強調之列,因而片面地強調高中教材的重點是閱讀教學,忽視對學生口頭交際能力的培養,致使對話課教學成為語言知識點的學習課;其二是認為高中英語學習對準的目標是高考,而高考口語等級測試的成績目前僅是大學入學時的參考成績,因此,把會話技能的培養 擺在了可有可無的地位。
高中英語新教材對話部分,一改舊教材示范性的對話而提供更多的是專題性會話的語言素材(例如:對某個話題發表評論,交換看法,展開辯論提供建議或發表意見等)。活動的方式主要是提供主題,情景和意念功能項目,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進行會話、討論、辯論、采訪或報告等。
高中英語新教材對話課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特點,活化教材,為學生創設生動的、與其生活相關的任務型活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做好初高中的銜接。以高一unit 4“Earthquakes”這個話題為例, 可以先讓學生看一些地震后的受災地區的圖片,然后創設情景:假設你生活城市剛剛經歷了一場地震,你的任務是要重建家園, 完成如下任務:
1) Describe the earthquake.
2) How to rescue those still trapped in the ruins.
3) How to take care of the survivors?
4) Where to get money?
5) How to make new buildings and repair the buildings which survived the earthquake.
通過對前面課文的學習, 同學們對“Earthquake”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之日常生活中的常識,學生可以圍繞Earthquake這一明確話題展開,因此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有話可說,而且不脫離主題。
第一個任務:“描述這次地震”(Describe the earthquake ),學生可以描述這次地震發生的時間(time), 地點(place),震后的景象(the ruins)及經濟損失(the loss), 人員傷亡(deaths and injuries)等。
第二個任務:怎樣拯救被困的人們( How to rescue those still trapped in the ruins )。從計劃(plan),工具和設備(tools and equipment),日常用品和藥品(daily necessities and medicine)等幾方面進行充分的討論。
第三個任務:“怎樣照顧幸存者”(How to take care of the survivors?),學生經過討論作出了以下回答較好地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1) Help them find their relatives
2) Help them build their shelter.
3) Supply them free necessity and medicine.
4) Call on people to donate some money and food.
第四個任務:“如何籌集救災款”(Where to get money).比如學生可以向幫助捐款, 報道這事, 政府出面, 慈善機構,大的公司,教會等等。
6) 第五個任務:“怎樣新建和修復” (How to make new buildings and repair the buildings which survived the earthquake)
讓學生一邊根據圖片中展示的廢墟介紹,說出自己的感想,和具體措施,如何全面地考慮和規劃,為學生的口頭表達創造了很好的機會。
這樣的對話課通過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使得語言運用的基本理念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得以充分體現,是和初中的形式上相似,又高于初中的內容。
對話課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在高中英語對話課教學中,優化課堂,加強對學生的會話能力的指導,完成初中和高中的順利過渡。
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
根據教育部最近頒布的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高中英語教學應著重培養以下幾方面的能力:在人際交往中得體地使用英語的能力;用英語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對比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
(一).初中閱讀教學有些停留在對閱讀材料表層意義的理解上,許多教師上閱讀課時往往采取學生一問一答的方式,而這種一問一答的方式又僅僅局限于對閱讀材料字面的理解,設計的問題缺乏層次性。
(二).初中閱讀教學中回避對句子語法結構的分析。事實上,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加大,閱讀材料中的句子結構也越來越復雜,因此,教師應及時幫助學生分析句子結構,使學生掌握句子之間的復雜關系,搞清楚文章的表層大意,進而理解文章的深層含意。
(三).初中時偏重對閱讀材料內容的教學,忽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科學的閱讀方法是防止學生在閱讀中走彎路,迅速掌握文章主旨大意,逐步使學生形成閱讀技能的有效途徑,學生只有在掌握了有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的基礎上,才能獨立而又準確地閱讀,進而不斷提高自己課外獨立閱讀的能力。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介紹幾種常見的閱讀指導方法以便于使高一新生在閱讀方面順利過渡:
1. 指導學生學會搜索性理解文章大意的方法,其具體步驟是:
⑴引導學生找出所讀材料的主題段;
⑵引導學生找出某一小節的主題句;
⑶引導學生找出某一小節的關鍵詞;
⑷引導學生用關鍵詞概括所讀的內容;
⑸引導學生抓住主要問題,并據此概括所讀的內容;
⑹引導學生抓住所學文章中的時間和空間順序;
⑺幫助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邏輯線索等。
2. 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分析句子結構的方法
閱讀文章時除了生詞以外,復雜的句子結構也是影響學生正確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通過以下途徑培養學生正確分析句子的能力:
(1).重視閱讀材料中的典型例句的示范分析;
(2).教會學生獨立分析句子結構的方法。
3. 指導學生學會嚴謹思維和正確推理的閱讀法
(1)培養學生閱讀時良好的思維習慣,通過典型的范文引導學生閱讀和理解文章;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運用閱讀材料的廣泛性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培養高一新生的閱讀興趣。
(2)引導學生將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就教會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有機地結合的思維方式。例如:教學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 1 unit 5 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 后, 就可以把文章中的某些關鍵句或重點事實編寫成無次序的文段,然后讓學生根據文章中的事件發展的先后時間順序重新排列,學生正確排序的過程就是憑借儲存在頭腦里的已有知識進行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過程。
4.培養學生檢查和復核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檢查和復核答案的習慣十分重要。檢驗答案實際上是重新審視文章的主題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是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有機結合的重新運作。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仔細分析摒棄錯誤選項的原因,充分考慮所選擇的正確選項與材料中的基本事實、語法結構、邏輯線索、作品的內存涵義以及作者的觀點和意圖等諸多方面是否一致。這是一種思維提煉或思維升華的過程。事實上,有些答案在復核過程中僅憑語感就會發現錯誤之所在。因此,檢驗答案、核對全文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提高其理解率的重要措施。
簡而言之,在高中新生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教材中的內容,還要使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與閱讀習慣,學習掌握了良好的閱讀方法,具備了良好的習慣,也是使學生從初中到高中的順利過渡的重要方面。
四.加強學生心理指導
由初中升入高中,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一次大的飛躍。有的學生認為:初三時學習任務太重了,到了高一該歇一歇了,思想上有放松情緒;有的學生認為,初三時學習任務那么重都挺過來了,到了高一,起始年級,沒什么了不起的,思想上有輕敵情緒;還有的學生則認為:初中時由于英語基礎不是十分牢固,到了高中不僅內容增加了,而且難度加大了,英語肯定是學不好的,思想上有畏難情緒。
面對這種局面,高一新生入學后不久,就應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端正他們思想上的各種錯誤認識,消除他們頭腦里的各種消極情緒。要讓他們認識到高一年級雖然是起始年級,但是整個高中階段打基礎的關鍵階段,思想上一點也不能存在麻痹思想,應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對于那些想要“歇一歇”的學生來說,要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規律,“學習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發奮努力,繼續發揚拼搏精神,才不至于落后于他人。對于那些學習上有畏難情緒的學生來說,首先要打消他們的思想顧慮,讓他們認識到高中英語與初中英語都是階段性的,初中英語基礎對高中英語學習的影響不是太大。其次要鼓勵他們樹立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認真,完全可以學好高中英語。再次,在打消顧慮、樹立信心的同時,還應幫助他們查漏補缺,消除隱患。
小結:
在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初中和高中的過渡中,《新課標》教材提供了培養和訓練學生學習方法及學習策略的平臺,我們教師應很好地認識并貫徹教材的編寫意圖,有效地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種語言材料和各項任務活動,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學習策略,使其學會自主學習,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完成初高中英語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