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09年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60歲生日,方向標英語網祝福祖國母親生日快樂。也祝福所有的朋友節日快樂。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到改革開放再到如今的繁榮昌盛,每一個階段都有獨特的流行詞匯,比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知青、鐵飯碗、炒股、小康、囧等等。
作為英語學習的一部分,方向標為大家精選了這些曾經流行的英語詞匯,祝福大家度過一個愉快的國慶節!
In the following paragraphs, we will highlight several key words from the last six decades. These words and phrases document China's shift from emphasizing politics to preserving culture and growing the economy. They remind us about how far we have come as a country. And they can help us better tell China's story to foreigners interested in knowing more about our country.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們將重點介紹過去60年來的幾個重要表達。這些詞匯記錄了中國從強調政治掛帥到保護文化、發展經濟的巨大轉變。它們讓我們回想起中國經歷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們讓我們可以更好地將中國的故事講給那些對中國感興趣的外國友人們聽。
1950s 20世紀50年代
study hard and move forward every day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1951年,蘇州市一名8歲小學生陳永康幫助警察捉住了一名特務。事后,毛澤東主席為他題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作為獎勵。毛主席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寫著這句標語的橫幅幾乎掛滿了中國的每間教室。
food coupon 糧票
計劃經濟體制下,糧票是人們購買某些糧食的必備憑證。較低的農業產出導致了食物供給的短缺和定額分配制度,而糧票恰恰解決了這一分配問題。這種定額分配制度一直持續到90年代早期。如今,它們已經成了收藏者們的摯愛。
quotations from Chairman Mao 毛主席語錄
幾乎所有人都聽說過《紅寶書》。1964年至1976年,人們從毛澤東的演講和著作中摘選部分內容制成語錄并出版發行。人們被要求背誦其中的語句,并以此來指導他們的思想。西方人根據該書紅色的書皮和口袋書的大小將其命名為 "Little Red Book"。
Red Guard 紅衛兵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幾乎所有的中學生和大學生都是革命的“紅衛兵”。在小學,小紅衛兵替代了少先隊員?!八娜藥汀崩眉t衛兵來挑戰權威。他們是導致社會動亂的主要原因。1978年,“四人幫”終于被徹底粉碎,紅衛兵也不復存在。
1970s 20世紀70年代
educated youth 知青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約1700萬城市中學畢業生響應毛主席的號召來到農村。他們被告誡要尊敬農民,向農民學習。到了1979年,大多數知青返回城市。但是他們很難適應新的社會。
pull string 走后門
“走后門”可直譯為"entering through the back door"。該詞源自計劃經濟下人們利用自己的關系從國營商店的后門獲取商品這一行為。這種現象在70年代末知青絞盡腦汁返回城市時達到了高潮。
quotations from Chairman Mao 毛主席語錄
幾乎所有人都聽說過《紅寶書》。1964年至1976年,人們從毛澤東的演講和著作中摘選部分內容制成語錄并出版發行。人們被要求背誦其中的語句,并以此來指導他們的思想。西方人根據該書紅色的書皮和口袋書的大小將其命名為 "Little Red Book"。
Red Guard 紅衛兵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幾乎所有的中學生和大學生都是革命的“紅衛兵”。在小學,小紅衛兵替代了少先隊員?!八娜藥汀崩眉t衛兵來挑戰權威。他們是導致社會動亂的主要原因。1978年,“四人幫”終于被徹底粉碎,紅衛兵也不復存在。
1970s 20世紀70年代
educated youth 知青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約1700萬城市中學畢業生響應毛主席的號召來到農村。他們被告誡要尊敬農民,向農民學習。到了1979年,大多數知青返回城市。但是他們很難適應新的社會。
pull string 走后門
“走后門”可直譯為"entering through the back door"。該詞源自計劃經濟下人們利用自己的關系從國營商店的后門獲取商品這一行為。這種現象在70年代末知青絞盡腦汁返回城市時達到了高潮。
老外”直譯就是"old foreigner"。“老外”這一新詞出現在70年代末,改革開放后,大批外國人涌入中國。起初,該詞含有一種戲弄的口氣。如今,該詞多用為一種友好的昵稱。比如大山這種在中國居住、工作或學習時間較久,精通中國文化的外國人常被稱作an old China hand中國通。
1980s 20世紀80年代
iron rice bowl 鐵飯碗
“鐵飯碗”指由政府提供的有保證的終生制工作。因此,這些人永遠不愁失去工作。然而,到了80年代,在新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就業競爭機制出現。存在了30多年之后,備受人們喜愛的“鐵飯碗”退出了歷史舞臺。
all-round good student 三好學生
“三好學生”直譯為"thrice-good",指在德、智、體三方面都很優秀的學生。該詞最早在50年代由毛主席提出,旨在鼓勵年輕人強身健體、努力學習、勤奮工作。
profiteering 倒爺
在 1979年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價格雙軌制開始實行。那時,某些特定商品的價格是固定的,這些商品不對外出售而是采取分配的方式。若生產量超出配額,工廠可以高價賣出這些剩余商品。如此一來,那些政府、工廠領導的"關系戶"就能以低價買進這些商品,然后再高價賣出。到了1987年,這種倒買倒賣的行為才被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