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重智商而忽視情商
智商,簡稱IQ,是衡量智力高低標準的指標,也是目前家庭教育中家長們都十分關注的指標。但他們卻忽視了有助于孩子成才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情商。情商,簡稱EQ,是情緒智力因素,或者說情緒商數,它是智力因素以外對智力活動起直接制約作用的心理因素。在美國企業界就流行著這樣的觀點:“智商使人被錄用,情緒智力使人得以晉升。”
二、只里成績而忽視實際
這主要體現在對入學后的孩子的教育上。許多家長對孩子能否成才的評價往往只是集中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在家庭教育中,切不可以成績論成敗,應把重點放在對孩子能力的培養和潛能的開挖上。
三、只重數量的而忽視質量
目前,家長大多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把日程表排得滿滿的,結果使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而實際上,不應盲目追求數量。而要結合孩子的興趣,結合孩子的具體實際,要注重學習效果,看重學習質量,使孩子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四、只重生理而忽視心理
目前,許多家長都比較注意營養學,關心孩子的生理健康,但卻忽視了心理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界定“不僅沒有軀體的殘疾與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狀態以及讓會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