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眼停。閱讀時,眼球時停時動。讀者不是在眼動的過程中而是在眼停的時段里看清文字的。不同的人或同一個人眼停的時間長短不一,眼停的次數也有差異。眼停的時間越長、次數越多,閱讀速度就越慢。
2. 視幅。一次眼停所能看清的文字的最大跨度,叫視幅。一般視幅約為4-6厘米,視幅越大,每次眼停時捕捉的符號就越多,閱讀速度就越快。
3. 回視。當看過一次后因未看清或未看懂,目光又倒回到前面的某一點重看一遍,這就叫回視。回視的次數越多,閱讀的速度就越慢。
閱讀速度的差異是眼停時間、眼停次數、視幅大小、回視次數的多少所造成的。然而,這些因素并不是一定的。它們取決于兩個方面:第一,獲取的英語知識和經驗。由于學生的知識和經驗的豐富程度不同,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反應速度就不同。那么,眼停時間和回視也就不同。就英語讀者來說,這里的知識主要是英語基礎知識。所以,要提高英語閱讀速度,就得首先掌握好英語基礎知識,然后在閱讀中運用。第二,閱讀訓練。實踐證明,閱讀訓練可以縮短眼停次數。如果說,英語知識是提高閱讀速度的前提,那么閱讀訓練則是提高閱讀速度的重要條件。
怎樣進行閱讀訓練呢?
一、善于抓住每段的主題句,歸納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文章主旨大意。一篇文章通常由若干段落構成,一般說,每一個段落都有一個中心思想,尤其是議論或說明文更為典型。代表本段中心思想的句子叫主題句,其他句子均圍繞這個主題句進一步闡述、補充、發揮或提供細節。所以,要求學生在閱讀理解的訓練中,要善于抓住每段的主題句。閱讀時,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對于捕獲到的信息,要認真分析,仔細推敲,理解透徹,只有這樣,針對題目要求,才能做到穩、準。試題中往往要求我們用一個句子、一個短語,甚至一個詞來概括文章和段落中心,有時也要求選擇文章最合適的標題的形式來概括文章和段落的中心。
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優化閱讀行為。
閱讀過程中許多不良習慣都會影響閱讀速度。例如,閱讀時發出聲音,迫使眼停次數增多和時間加長,以保證二者同步;用手或筆指著讀或將書本拿得太進或太遠不利于擴大視幅;有的學生閱讀時注意力分散,這樣會增加回視次數。所以,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速度的一個重要條件。在閱讀過程中,要保持正確的姿勢;要集中精力,力爭做到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閱讀要直接理解原文,杜絕“心譯”,不要指讀、回讀。
三、根據句子結構或意義特點,抓主要詞匯,擴大閱讀理解單位。
閱讀時不必一個詞一個詞地去讀。我們可以根據句子結構或詞語之間的意義聯系,抓住其中的關鍵詞,采用詞組、整句、意群式閱讀,這樣既可以擴大視幅,又可減少眼停時間。例如:The thief / was caught / at seven / this morning.這一句,如果逐詞去讀,則需眼停八次,但如果抓住了其中的四個主要詞:thief,caught,seven和morning,眼停只需要四次(以“/”為界)。如果再將句子的結構和意義聯系起來,兩次眼停就夠了(前面主語和謂語構成一個整體,后面的時間狀語構成一個整體。每次眼停抓住兩個關鍵詞)。所以在閱讀時,看詞要有選擇性,名詞、代詞、動詞、副詞等是閱讀的重點,而其它詞只是一帶而過。采用這種方法閱讀,每次眼停所能捕捉到的符號就會大大增加,閱讀理解單位就會擴大,這樣在單位時間內的閱讀量就會增多。
四、細讀與快速閱讀訓練相結合,提高理解效率。
細讀的重要性體現在為獲取英語知識,通過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使學生了解其結構、文體、語言特色等及其一般規律,同時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而快速閱讀是閱讀訓練中常用的方法,即在規定的時間內讀完一篇文章。在閱讀訓練時,一定要把精讀和泛讀結合起來。此外,在答題之后返回來再次細讀和分析,這樣既可以考證答題是否正確,又可以學習文中所體現的語言知識,二者相互促進,從而提高閱讀速度。
英語閱讀訓練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復雜過程,要養成每天閱讀英語的習慣,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精泛結合,廣泛獵奇,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