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是一種古老的教育觀念與實踐,它基于“人多智廣”(Four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這一哲學思想。合作學習理論起源于20世紀社會心理學的研究。70年代初,歐美國家的專家們將合作學習理論應用于課堂,使課堂充滿了真正合作與民主的氣氛。遠在2000多年前,我國儒學大師在教育實踐中就已重視合作并將它用于教學情景中,倡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學習經驗,以增加學習的效率,令人遺憾的是這種合作的觀念在我們今天的教學中已十分淡薄,所存無幾。 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嘎斯基認為:“從本質上講,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要求學生們在一些由2~6人組成的異質性小組中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在每個小組中,學生們通常從事于各種需要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學習活動。”在合作學習中,有五個基本要素:(1)積極的相互依賴(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學生們知道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他們所在小組中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2)小組及每個小組成員的責任感(Small Group and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小組成績取決于小組總的任務的完成情況,小組成績將影響個人的成績記錄;(3)面對面的建設性的相互交流(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學生們有機會相互解釋所學的東西,有機會相互幫助、理解和完成作業;(4)小組合作技能(Small Group Skills)———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溝通,對小組的活動提供指導,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5)小組的自我評估(Group Processing)———各小組必須定期評價共同活動的情況是否良好,應怎樣提高其有效性。合作學習的方式主要有同伴教學法、小組游戲競賽、小組輔助個體和共學式等等。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使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我國自90年代初期起,在課堂教學中開始引入小組活動,由此引發了對合作學習的探討。合作學習理論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體現在以下方面: 1. 合作學習在英語聽寫教學中的應用 詞匯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指出:若沒有語言和語法,尚可傳達一點點信息,若無詞匯,就不能傳達任何信息。詞匯不足會使聽、說、讀、寫各種技能的訓練和提高受到限制。簡言之,外語學習,詞匯為本。而英語學不好的學生往往是因為這一關過不好而漸失信心。學生在學習英語單詞、短語和句子時需要做大量的聽寫練習,聽寫是訓練聽力和寫作技能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可由教師讀、學生寫,然后分組交叉批改,合作小組之間進行競賽。初中階段這種練習多數在課堂內進行。每次聽寫時總會有一小部分學生成績不理想,教師要允許他們課后有重新聽寫的機會,由合作學習小組內成績較好的組員幫助他們聽寫。如果經過課后的復習重新聽寫得滿分,教師仍然可以認可他們的成績以資鼓勵,因為他們經過努力進步了。 2. 合作學習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合作伙伴活動或合作小組活動最大的特色在于能夠把班級全體學生同時調動起來,開展口語交流與互動。這是我國外語教學界近年來大力推崇的活動形式。活動簡便易行,但可以靈活多變,不斷推陳出新。例如:(1)變換伙伴。小組的伙伴一般是身邊的同學,搭檔長期固定不變,難免覺得不新鮮。可以尊重個人的選擇,讓學生經常變換搭檔。(2)變換距離或位置。為了使學生大聲說、聽得見,可以把坐著說的方式改為站立地說,把近距離肩并肩地說改為遠距離(間隔一米左右)面對面地說。(3)變換練習方式。學生用書和練習冊中很多話題或題型為活動的變化提供了便利。如朗讀對話、課文問答、討論問題、句型操練或交際性練習等。 在口語教學中,我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但僅僅掌握了語言形式和語言技能并不等于在交際場合恰當使用語言達到交際目的。交際法理論告訴我們:交際既是語言學習的目的,也是語言學習的手段。合作學習所倡導的相互作用觀正是一種將交際作為語言學習手段的多邊活動,在口語教學中,我采用了3S(Situations, Structures,Sentences)的教學模式,通過班機授課講清語境,因為任何語言都是在一定情境下產生并運用。這有利于學生盡快地掌握會話內容,在此基礎上分組討論找出 Structures(初學者,老師給出Structures),這便是合作學習的開始,然后圍繞Structures進行會話。在小組學習中,小組成員的任務就是掌握老師講解的內容,完成老師在限定時間內分配的學習任務,但學習任務必須由每個小組共同完成,在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小組中的成員各有具體的分工,有計時員,提醒同伴集中精力抓緊時間完成學習任務;有答疑員,由一名學習好的同學擔任,負責本組的學習任務的完成。為使會話完成得快,正確率又高,接受能力好的學生與差一點學生積極配合,提高了學習效率。在 Role play表演中改變了以往上課只是幾個好學生能完成會話表演的局面,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基礎差的學生增加了學習興趣,原來上課張不開嘴,現在能在課堂上自編對話并流利交談。在實施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合作學習還有一個收獲是改變了課堂教學人數多的格局,通過分組把班級看作是由幾個組組成的個體,無論什么形式的學習都以組為單位,發揮學生的合作精神,減少兩極分化的現象,大面積提高學習成績。 3. 合作學習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標準》對中學各階段英語閱讀技能目標提出了具體要求,閱讀量也大幅度增加。為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各項任務,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小組活動來合作完成。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合作、互動、創新的過程。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讓他們知道用什么工具、通過什么途徑去收集有價值的信息和資料。合作學習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對方的觀點,而且要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在此基礎上學會討論問題的要領和方法。閱讀教學中的合作小組討論可以有以下一些主要內容: (1)對課文標題、插圖等展開討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2)對課文段落、細節、佳句、體裁、寫作特點等進行討論,以培養學生的鑒賞和概括能力。 (3)對課文難句、長句、某些詞語展開討論,以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4)對課文時代背景、作者的態度和觀點展開討論,以培養學生評價人和事物的能力。 閱讀教學中合作小組討論這一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做出正確的推論(deductions)和合理的推斷(inference)的能力以及在真實環境中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圍繞課文內容提出的討論話題(topics),應力求具有開放性。在對一些深層次問題的理解上,通過合作小組討論最易出現一題多解的精彩局面。例如,在教SB2(B)Unit 15 A Famous Detective 時,我們根據課文內容的線索向各個合作小組提出了以下兩個問題:How can you connect a gun with a locked metal ches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esult of the story? 通過討論,各小組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想象豐富且言之有理。 4. 合作學習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標準》對初中和高中的寫作目標分別作了詳細的描述。如五級的“目標總體描述”對“寫”的要求是:“能根據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并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大量的研究結果證明,在寫作開始前,應該給學生就寫作題目進行小組討論的機會,通過討論,加深對題目的認識和理解,集中不同的見解,捕捉合適的觀點,確定可寫的內容。因此,英語課堂寫作教學可以遵循“熟悉要求———小組討論———獨立寫作———伙伴編輯———教師點評” 的程序進行。下面將課內合作寫作所遵循的程序進行簡要說明:熟悉要求(familiariza?鄄tion):教師從學生討論后提供的話題或練習中選出兩個題目,介紹文體格式,簡述寫作方法,提出字數要求等。 小組討論(joint negotiation):由小組長組織組員進行協商,從兩個選題中定出一題,討論有關話題,交流觀點,挖掘主題內容,查閱生詞、詞組,補充有關信息等。 獨立寫作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根據討論結果,小組成員每人拿出稿紙根據選定的題目進行實際的創作,包括編寫提綱或打草稿等寫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困難可求助于組員或老師,但不得抄襲他人成果。 伙伴編輯 ( peer editing):教師簡要傳授修改策略,學生閱讀全文,并做必要的補充、刪節。每個組員依次評改同組其他成員的作文,并用紅筆劃出精彩的句、段,最后定稿,由其中一位組員負責抄寫,署上小組成員的姓名。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多看、多改,以增加語言輸入,提高使用語言的準確性。讓學生相互傳閱和修改作文,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們既做學生也做先生,同時減輕教師批改作業的負擔。 教師點評(teacher commenting):小組寫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作文質量高,也相對工整,教師批改時主要就內容和文章結構發表評論,提出修改意見;采用實分制,對于精彩的句、段、長作文予以加分,以示鼓勵;每次成績都進行登記。第二天用課前5分鐘對小組寫作的成果進行反饋:表揚成績高的小組和進步的小組;把成績最好的作文作為范文張貼在班級“佳作欣賞欄”上,并要求學生與此對照,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反思評價。這樣做,每個學生都會為了自己和小組的榮譽認真地寫、主動地合作,既提高了每個成員的寫作能力和改錯能力,又增加了小組的凝聚力。事實證明,合作寫作的經驗能導致以后學生個體寫作成績的提高。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指出,學會合作是21世紀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同時,“合作學習”也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所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正成為中小學教師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就中學英語教學而言,在《標準》提高了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要求、課堂要努力實現從“傳授和講解語言知識”向“培養語言能力”轉變這一教改背景下,每位英語教師面臨著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利用積極因素,采用更適合于學習者語言能力發展的課堂教學方法來提高課堂效率這樣一個關鍵問題。我們認為,“合作式學習”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條可能的途徑。實踐證明,在中學英語聽說讀寫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能促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人,并真正在學習實踐中學會學習。 眾所周知,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既有教師的主觀能動作用,又必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只有把這兩個作用有效地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從教育學理論或教學經驗來看,沒有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任何教學都不能成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外語課堂中我們可以嘗試合作學習理論,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他們在小組里團結協作,積極主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