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庭教育,孩子的中學階段是樹立人生理想的重要時期,時下,對孩子的理想教育存在著多元主張,占主流的做法和觀點又不外乎于“成名成家、出國留學、發財做官”等等。總歸一句話,就是把孩子未來引向高端領域,社會精英。然而,對絕大多數而言,“名流式”理想只能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
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理想教育?理想就像引路的航燈,如果“航燈”過于遙遠,則極有可能因為亮度不夠而迷失了腳下的路。我們認為,理想教育,就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平民化”路線,鼓勵孩子“做更好的自己”,讓“平民化”的理想教育成為引領絕大多數孩子前行的忠實路標,具體而言,就是要做到“三個堅持”:
一是要堅持正面疏導。只有有實現可能性的理想才是科學的理想,只有符合歷史規律,具有現實根據的理想才是有實現可能性的理想。例如,做個好公民,即起碼做個遵紀守法、有道德的好人,這個“理想”看來似乎很低,其實也頗不容易,當今青少年犯罪率越來越高,犯罪者越來越低齡化,正是說明了理想教育的現實性和艱巨性。理想教育要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才更容易被廣大孩子所接受,并能夠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當前社會,價值多元,眼花繚亂,對學生理想教育進行正面引導尤為重要。網絡是堅持正面引導的有效的平臺,網絡是生活的第三空間,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當下,借助網絡宣泄個人情感、袒露個人理想已成為一種日常時尚。理想教育倘能借助“網絡空間”有機介入孩子的“網絡生活”,用“做更好的自己”生活理念引領孩子心靈世界,久而久之,孩子的理想世界自然會因自身現實發展而“水漲船高”。
二是要堅持正確對待升學。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一說到升學好像就是在說“應試教育”,其實不然,誰都不能否認升學是最便捷的最有效的發展途徑。理想就是希望自己是什么人,盡管行業各異,但文化水平差異絕對是確保在業內優秀與否的必要條件之一。把升學當作實現人生大理想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理想,通過升學這一現實途徑,順利實現“做更好的自己”人生諾言,所以不僅不違背素質教育思想,而且符合我國社會發展現狀。服從這樣的一個現實,升學就會真正成為學生實現人生理想的“隱形翅膀”,升學就會帶著孩子向著興趣愛好的目標展翅飛翔。
理想教育不懼怕考試,相反的她以“鍛煉”的姿態喜歡任何挑戰,其中就包括中考、高考。用理想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去掉輕實踐重理論的弊端,使孩子從小就在“學會做事”的教育環境中學習和成長,不僅眼高而且手高,不僅高分而且高能。當然,上大學不是我們人生的全部,如果我們的理想沒有與上大學合軌,那么我們完全可以走自學的路。
三是要堅持以身作則。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無犬子“等。家長如果沒有自己的理想,孩子又怎么能有理想呢?家長現在的職業狀態是:“有的生活在沒有今天的昨天,他們頑強地遵循著歷史的規范;有的生活在沒有明天的今天,他們不斷地追逐著時尚的翻新;有的生活在蘊涵著明天的今天。”進取型的家長,他們總是向往著明天,同時又立足于今天,不斷創造和追尋著新的明天,不斷創造和描繪著新的自我。在具有進取精神家長的心里,教育的每一天都應該是新的,自己的每一天也都應該是新的。
我們認為:只有精彩的家長才會教出精彩的孩子,良好的家庭理想教育更有利于培養“大氣”的孩子。如果一個家長整天灰頭土臉、疲憊不堪,如果家長只是對孩子講“理想”,而自己在日常工作、生活、言談舉止中卻是另外一套,那么,理想教育便毫無意義。一個事業心很強,對工作對孩子認真負責的家長,他的言行,他的形象本身就是對孩子進行理想教育的生動教材。
對孩子的理想教育是一項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努力的系統工程,而家庭教育又是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一個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所以只要能持之以恒地走“平民化”理想教育道路,就一定能孩子的理想教育取得實效,最終使孩子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