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起你了,林妹妹。我無法忘記,在餞花之期,你那扶風弱柳的身影再次出現在大觀園的后山,掃了些殘花落瓣用手輕輕的把它們埋上,那纖細的嫩手不知是被刺傷,還是觸景傷情,也由不得感花傷己,再次落淚,《葬花詞》便脫口而出:“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就這么的脫口而出刺痛了寶玉的心,更刺痛了讀者的心。
回首歷史。落花紛紛時,看到你的身影---李清照。“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愛花的你是否想起當年丈夫為你摘花,如今,丈夫不在了,只能看著一朵朵花兒,枯萎掉落,你的淚水也順勢落下。
你們歌嘆花兒的落下,為花落留下淚珠兒。曾經絢麗的花兒,現今的殘花敗柳,這天壤之別的變化,著實也讓我隨你們而感傷了。此時,我忽而想到花開花落本是自然界中最平凡的自然現象。或許我們應該收起眼淚,換個角度來看看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每一朵花兒的凋謝都是為了一個新生命的開始,它們無怨無悔的降落到土地上,可它們的旅程卻沒有因此而結束,像龔自珍所說的一樣,它們都不是無情物,無論何時依然想著新生的花兒,把自己最后的養分全部寫給新的生命。“落紅”便是我們的父母親,他們把畢生的心血都放在了兒女的身上,沒有抱怨,因為他們的信念是一樣的兒女就是他們的一切。
此時綻放的花兒,或許遺忘了那曾經給予它們養料的“落紅”,可“落紅”此時已經很欣慰,它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延續,看到了自己用心血換來的風采,那一刻,它們真正的完成了自己的一生,或許連一句“謝謝”它們都等不到就閉上眼睛毫無遺憾的離去……
“落紅不是無情物。”沒有黛玉的哀怨,沒有清照的悲涼,有的僅僅是一種奉獻的精神。在這塵世間,有著多少黛玉的身影,會對著落紅不禁的落淚,因為花兒的謝去使她們更加的憂傷,這不顛覆了了“落紅”落下的原因了嗎?我由衷的想說,用心去體會一下“落紅”的心情,你會發現,在它凋謝的那一瞬間,臉上便綻開了發自內心的微笑,那是最美的笑容,一股帶著奉獻的清香撲鼻而來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啊,此刻的我與你產生了共鳴,欣賞你的豪邁之氣寫出如此暢人心懷的語句,短短14個字便令我領略到其中。不再隨黛玉憂傷,而是為“落紅”的奉獻感到無比的欣喜….
無數次的輪回,花兒的一生都沒有改變過,花開時絢麗,花落時帶著一抹發自心底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