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所嚴格來說不是房子的蝸居。
用蝸居這個詞絕對恰當,因為這個房子不足十幾平方米,只有一個人睡覺的位置大小。也許連房子都算不上,因為它僅僅是用廢棄的塑料板,加上幾條塑料繩子搭成的。它是圍著一棵樹“建造”的,在一夜間“崛起”的,有一天突然塌了,可是第二天又恢復了原樣。
聽起來不可思議的蝸居,讓第一次看到它的我也不可思議。
它是名副其實的蝸居,“蝸”在車站旁邊的樹叢里,面對著人來人往的人行路,車來車往的公交車站。
如果說它要接受很多人詫異,更多是厭惡的眼光的話,擁有這所蝸居的主人就需要擁有幾萬分的勇氣。是的,她好像是一個瘋子。
我盡量帶著小心的語氣說這句話,因為我不是很確定,但是如果我告訴你她的行為,你也許也會這么說。
她總在自言自語,對著不知道是誰在講話,說的是什么我沒有聽清楚,只知道像是在罵人。她總認真地收拾自己的蝸居,把周圍的碎垃圾撿起來送到垃圾筒??墒撬质鞘绽?,每天回家都可以看到她拎著大大小小的垃圾袋“回家”,再用充滿愛惜的眼神看著自己的蝸居。
我會驚異她有沒有家人,有沒有孩子??墒撬孟癫怀畛源?,她的廢品早就堆積地老高了,卻從來沒有賣掉的打算。她的衣服與被子好像足夠保暖,盡管頭發是骯臟零亂的,衣服也有些破爛。
她需要接受所有路人的眼光,更何況她的蝸居正好在公交站旁邊,那些詫異、驚訝、厭惡、憐惜、鄙視的眼光里面,沒有一雙是充滿悲痛的,為她悲痛,為這些陌生人悲痛。沒有人幫助她回家,也許她連回家的路都忘記,還是家里的人把回家的路堵上了。這些眼光里,包括我。
我很害怕接近她,我盡量遠離她,連去看看她住處是否暖和的勇氣也沒有。我知道自己的眼神里流露出有不滿,有嫌棄。
突然想到這里,我開始知道她為什么喜歡自言自語了。
是因為孤獨與無奈,是因為沒有人理解與幫助。
我開始知道她為什么如此愛惜這個家。
是因為另一個家的破碎,讓她害怕失去。
我覺得我應當鼓足勇氣,問問她回家的路,也許單單是這么簡單的問候,她也會知道城市里的溫暖。
這種溫暖,一定比她身上的衣服暖上幾萬倍。
可是這幾天,蝸居沒有了。
一,也許是被城管弄倒了。
二,也許是回家了。
人來人往的城市里,簡單停留的公交車站邊,有多少的蝸居,有多少的流浪者?
他們,回家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