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聽見《暖春》這個片名,就以為暖春,不就是溫暖的春天的意思嘛!而且我想一定不是什么好看的東西也許是一些六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東西。可是,但我一看,才知道:
影片講述的是:
一個衣著襤褸、名叫小花的小女孩在空曠的原野上奔跑著,她手里的風車不停轉動著,好象在述說著一個個凄慘的故事。忽然,小女孩摔倒昏過去了。好心的農民把她抬到村子里,因為鄉村的人不是很富裕,大家也許都不想增添自己的負擔,所以沒人站出來領養這個孩子,但這時,一個衣著樸素而干凈的老人站了出來,說要收養這個孩子。
老人就這樣,他不顧家庭的貧苦和兒媳的反對,堅持要收養小女孩。可是,老爺爺家也太窮了,小花被她的“嬸娘”送走了多次,是老爺爺多次找到她,以寬厚而溫暖的胸襟頂住了各種壓力,堅持把這個孤兒培育成人。而小花,在這樣一個愛的環境中成長,最終成為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并在畢業之后回到村里執教。葉落歸根,她用余生去報答這個村子,報答每一個村民對她的情誼。
影片中最讓人感動的是小花對老爺爺無微不至的愛:一天,爺爺上山采柳條,突然,天空中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大雨傾盆而下,老爺爺全身都被雨淋透了,老人也終于累倒在泥濘的山路上,小花拿著一塊塑料薄膜去接爺爺。小花看見爺爺的時候摔了一大跤,小花也摔倒了……小花一直守在爺爺的床前,哭喊著,爺爺。
這一刻,我們感動過,流淚過,并不代表就此結束,真愛是我們必須深藏于心并且時刻銘記的。感動后我們更該懂得去珍惜真情,明白它的來之不易,親情,友情,甚至是愛情。
這個影片讓人感動的事還有很多。小花為嬸嬸生孩子而去抓螞蚱;村長抖出寶柱不是爺爺的親生兒子的情景;村民捐出糧食、錢財的情景……忘不了的鏡頭太多太多,可使我最感動的是一個字:“暖!”
印象最深的是村長的那一句話:“都是吃五谷雜糧長大的,怎么人就差那么遠呢?”是啊,對比平常的我們,就只知道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絕對不會像小花那樣,幫家長干家務活,從不偷懶、刻苦讀書。一跟人家比起來,反倒城市的孩子什么都不會只知道享受。所以,看了《暖春》才懂得小花和爺爺他們如何用一生畫下了個“人”字。
有人說過,任何東西都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老去,惟獨真情的美酒會隨歲月的醞釀而香醇。我不曉得用什么華麗的詞去修飾這部影片,因為我始終覺得真情是最樸實的,或許電影就是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個故事,以簡簡單單的人物角色,農村自然風景做背景,小提琴和童聲合唱做背景樂。但它騙走了人們的眼淚,讓人們在熱淚盈眶中體會的了一些真諦。所以面對這樣感人至深的電影,我們除了鼓掌,流淚,也再沒有別的什么辦法了。
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也許是人生的價值,可是真情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人生像大海,那么真情就像浪花,大海是壯闊的,是蔚藍的,可浪花也是美好的啊!我愿我身邊的每個人能善待真情,把握每一份來之不易的東西,在人生的大海中不要輕易放走任何一朵幸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