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遠慮 必有近憂
―――讀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深圳市紅嶺中學 姚學謙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這本書拿到手里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因為種種原因,我的情緒一直比較浮躁,根本靜不下心來去讀。直到學校組織讀書活動才有抽空去讀。讀完了這本書,卻又真的被書中教育理想的光芒深深打動了──“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自信、自強,不斷地挑戰自我的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深深體會到了一位具有強烈“教育情結”的學者對新世紀中國教育的沉思和理性思考。
我們經歷了一個“侈談理想”的時代。現在,我們又處于一個“恥談理想”的時代。對假崇高的消解,使人們開始“躲避崇高”;對偽神圣的厭惡,使人們開始拒絕理想。在一切與市場經濟接軌的今天,我們的教育的確越來越“務實”,因而也越來越遠離理想。
教育與社會是雙向作用的。從《禮記。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到西方學者鼓吹:教育可以改良政治,消除社會上不民主、不平等的現象。從魯迅的“救救孩子”的吶喊到陶行知“創造教育”的宣言,無不體現出教育對于改造社會的理想期待。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似乎可以這樣說:教育即理想!
關于理想,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追求理想是一個人進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動力,而沒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會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認為,教會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是一種最高級的技巧和藝術。
朱永新先生正是懷著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著他的“理想的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而這每一個方面,都是新的形勢下,新的教育改革對我們的要求。朱先生的“理想”,不是閉門造車的憑空幻想,而是對近年來一些教育者及學校成功的教改成果的總結提煉,并希望這些成功的教改擴大為更為普遍的現實。因此,他的教育理想不是虛幻的“想”,而是完全可以變成甚至已經變成行動的“做”。
可見,要讓學生全面、和諧、持續發展,就得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要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就得發揮理想的指向作用、鼓舞作用。有一句名言:想成功的人,他已經成功了一半。著名旅游家徐霞客,年輕時就立下了走遍三山五岳的宏愿。后來,他歷盡艱辛,終于成了著名的旅游家,并寫下了有重大學術價值的《徐霞客游記》。火箭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曾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不能夠永遠生活在搖籃里。于是反復實踐,飛出地球到星際空間去的美麗幻想變成了現實。 在朱永新理想中,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反省自己,不是一個自信的人,在評論、總結和交流的時候,未先開口,總會自貶三分,在交往中,貶一些未嘗不可,但是在內心深處絕對不能自貶。這方面我做的不好,教學中,教研中,當別人取得成果時,我總是羨慕別人,覺得自己根本不行,所以也就不去努力,甚至想都不想,覺得和自己無關,缺乏自信,其實不然,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成功的道路,一個人要取得成功的兩個重要前提:一個是追求成功,一個是相信自己能夠成功。自己努力了,拼搏了,就算失敗,雖敗尤榮。只有自信的教師,才能培養出自信的學生!在今后,我要為學生樹立榜樣,做一個陽光自信的教師。
“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就是以愛育愛,我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但做的還不到,教師愛學生,表現在相信每個孩子、表現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在教育中的民主精神還不夠,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我們應該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平視孩子,去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鼓勵他們淋漓盡致的發揮自己的才華,對待后進生,我們要一視同仁,有句話說,只會教好學生的學校不一定是好學校,只會教好學生的教師也不一定是好教師。當學生有一點點進步時,我們應該及時的表揚,而不應當充當教育警察的角色。
“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去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著他對未來社會的理想的追求。教育不光是給孩子們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態,以積極的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我們的教育,教師的我們,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應該為未來做準備,要著眼于孩子一輩子的教育。現實中的我們有沒有這樣去做呢?答案是肯定的,有!回顧以往,有時,靜下心來坐在辦公室,看著每個孩子在自己眼前說笑、玩耍,覺得他們真是可愛,個個都是那么聰明、天真,就會和他們討論一些知識以外的問題,為人處事方面的,待人接物方面的等等,但當考試時,自己又整天關心的是名次、分數,感覺自己好象在帶著腳鐐跳舞,不知該何去何從。現在想來,確實不值,校長說的,應該讓孩子們先成人后成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