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人才是最快樂的人呢?我個人認為,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人是最快樂的人,也就是說,我們要做一個自立的人。讓別人排布的人,是生活得最痛苦的。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也要負責。
那么,怎樣才能培養自己的自理能力呢?
首先,我們要做到的是,要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觀念,減少自己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和依賴心理,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給孩子更多的自我鍛煉,自我服務的意識,提高孩子對社會的適應能力,這樣有助于孩子獨立性的發展。
其次,我們要正確地樹立我們的教育觀。在教育問題上可以采取民主的態度,注重給孩子自主權,經常傾聽孩子的觀念,讓孩子在家庭決策中起一定的作用,并對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一定的責任。
作為父母,我們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如果我們過多地做了,就剝奪了他們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就剝奪了他們自立自強的能力,從長遠的角度來說,也就是剝奪了他們幸福的機會。在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成功只屬于強者,特別是那些過早自力能能主動適應社會的人。
盡管,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都愿意幫助孩子取得成功,害怕孩子失敗,一看到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沉不住氣,有些父母甚至來包辦代替孩子所做的事情。
作為父母,我們能夠提供的就是,給孩子創造一安全的環境,在這個條件下,讓孩子對各種東西的屬性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家長讓孩子處于一個不安全的環境中,這是很不對的。有些父母替孩子自己動手做事情時,總是叮囑孩子要避免挫折和失敗。結果這樣處理的后果,是恰恰相反的,這樣不但不能鼓勵孩子,而且會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
因此,作為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立,不要怕孩子吃苦,不要怕孩子失敗。這種吃苦失敗的經歷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磨練和財富,我們應該讓孩子盡情地去享受著,成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