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可能出現過說謊的行為,可是孩子說謊與成年人說謊時有區別的,父母對此必須注意。關鍵是父母應該特別注意怎樣處理好孩子說謊的不良行為。父母應該注意尋找孩子說謊的誘因,播撒誠實的種子,塑造孩子的優秀品質。
孩子在玩耍時,無意中弄壞了東西,或闖了禍怕挨大人的罵,常想把錯誤掩飾起來。孩子無意中折斷了花盆里的花,怕大人發現,他們通常會把折斷的花扔掉。打翻了墨水他們會把墨水瓶藏起來,再把灑了墨水的地方用報紙或別的東西蓋起來。當父母發現了問他們時:"是不是你把花盆里的花折斷了?”或者:“墨水瓶是不是你打翻的?”孩子聯想到挨罵,就會說謊:“我沒有。”或者:“不是我打翻的!”或者:“我不知道。”
當然,孩子的這些謊言是很容易被父母識破的。“不是你折斷的,家里還能有誰呢?”“墨水不是你打翻的,家里還能有誰打翻,還用報紙蓋上呢?”
孩子不敢公開承認過失而說謊,這使大人苦惱、痛恨。因為任何一個做父母的都知道說謊是最壞的習慣,甚至是道德所不容的。為小事說謊,雖不值得追究,但可怕的是一旦放過,怕孩子會養成說謊的惡習。所以父母總是從小就教導孩子不要說謊,遇到自己的孩子說謊就非常氣憤,總想好好地教訓他一下,于是就狠狠地責備、罵幾句,想使孩子懼怕,以后不敢再說謊。
而事實卻正好相反,父母責罵的越厲害,孩子因為怕挨罵,一闖了禍禍做了什么錯事,就又說謊。
孩子一方面被教導“不要說謊”,另一方面卻又會因說實話而受到責備。這種矛盾造成孩子為自衛而說謊。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在通常情況下,是大人給孩子造成了不得不說謊的形勢。因而,杜絕孩子說謊的最佳對策是不追究,讓孩子消除說實話的顧慮,而自覺地不去說謊。
當父母發現孩子折斷了花時,可以說:“花兒開得好好地,可以供觀賞,而且也是生命,以后再不要折斷了。”或者:“幸好墨漬滲透得還不多!”這樣消除了孩子對因自覺做錯的事或闖的禍被挨罵的顧慮和害怕,就不會再說謊,反而會反省;“當時應該據實向父母講清楚,父母會原諒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