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認為,理財只是大人的事,其實孩子也應該學會理財。父母給孩子一些零花錢,孩子可以去購買很多他需要的東西。是不是給孩子的零花錢越多越好呢?當然不是,父母給孩子的零花錢一定要科學合理。父母在給孩子零花錢后,要學會適當放手,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錢。
當孩子拿到零花錢后,父母要盡量讓孩子去支配這些零花錢。如果是因為孩子在使用這些零花錢而犯錯誤時,父母不要過多地去指責孩子,我們應該適時地教育,讓孩子明白這些零花錢來之不易,我們在使用這些零花錢的時候,要珍惜父母的辛勤勞動,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人。
孩子在使用這些錢的同時,也是自己對自己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種有效培養,父母應該覺得孩子這個時候已經邁出了自理的第一步,我們既不能讓孩子盲目去花錢,也不能不讓孩子去花錢,樹立孩子的理財觀念,對孩子以后一生的成長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建議我們的父母,給孩子零花錢時一定要適度。父母在給孩子零花錢時,要注意給予的方式,不同的方式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怎樣給錢呢,首先還得看孩子的年齡,不同的年齡所給的零花錢應該是不一樣的,因為孩子在成長的不同階段,對生活的滿足也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要給孩子過多的零花錢,否則會導致孩子浪費的習慣和虛榮的心理。給孩子零花錢也要給孩子約定一個時間和說明使用的范圍,這樣是培養孩子理財能力的重要一步。
我們要指導孩子正確地使用這些錢。孩子的理財能力差,每次給錢時,孩子也不知道這些錢應該花在哪?這個時候父母要告訴孩子,哪些地方可以花錢,哪些地方不宜花錢,所以,每次給錢的時候可以說說孩子的零花錢花在哪里了?
父母要在生活中讓孩子用一種理財的意識,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學會記賬,明白大的地方可以花錢,小的地方能省則省,父母可以教育孩子零花錢的處理方式,比如多余的錢可以鼓勵孩子存起來,等到急需要的時候,再去支配這些錢。
父母還要鼓勵孩子有獨立處理零花錢的能力。雖然孩子有自己支配這些零花錢的能力,但是父母也要做好監督工作,給予孩子一定的關注,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我們要讓孩子懂得,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要讓孩子認識到金錢不是生活中品質衡量的標準,要讓孩子在支配這些錢的時候,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美德,只要讓孩子樹立了健全的金錢觀念,孩子以后在自己的成長路上才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