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是否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假如孩子的一點自理能力都沒有的話,連自己的房間也要教給父母去整理,我們很難相信,孩子以后走上社會后,有多大的出息。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能力的提高,活動范圍的擴大,孩子會意識到自己需要管理自己,也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孩子由于經驗太少,缺乏自我約束的意識,在自我管理上往往表現得不盡如人意。
我們能不能在生活中管理自己,這是自我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如果孩子無法管理自己的生活起居,很難想象孩子以后能夠管理好其他事情。
家境不太好的孩子自理能力相對要強得多,主要是因為他的家庭不具備優厚的條件讓孩子享受,父母不具備寬裕的時間去替孩子打理生活。所以,許多父母沒有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識,要么是家長完全代替,讓孩子失去很多鍛煉機會,要么是放任不管,讓孩子自由發展。
父母應該做的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要逐步指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就能夠獨立處理自己的事務,對父母的依賴程度也就越來越低,這就為孩子的自立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家長能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東西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從被動到主動、從低級向高級發展。
我們不要做孩子的拐杖,要讓孩子管理自己的生活,當孩子逐漸長大后,自我管理的意識也會隨之增強,但可能由于經驗不足,孩子會感到很困難,這個時候需要父母對孩子進行指導,教育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父母替孩子想得太多,還就就會想得少,從而在父母的關懷中學會享受生活,這樣都是不利于孩子發展的,在許多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管教越多,孩子身上的問題就越多,這種保姆樣的教育模式,是不利于孩子發展的。
我們可以讓孩子適當做一些自我服務的勞動和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可以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增強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長要學會大膽放手,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父母盡量不要替孩子做作業或者檢查作業,對于孩子我們要耐心引導。對于有情緒的孩子,家長要學會耐心引導,孩子孩子學會發泄自己內心的不滿,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要充分相信,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