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起,濟南市中考制度將改變一考定終生的單一評價模式,高中學校將根據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錄取新生,初中第六學期將對學生推ABCD四級評價,成績為D級的學生不得被普通高中錄取。
不再以考試成績作為升學的唯一標準,而是改為等級評定,一看就知道是美國的石頭,雖然中國的教育制度稱不上是玉,不過借用它山之石也得根據環境不是?不說別的,就說一個班的人數,美國一個初中班只有30人左右,老師可以做到一對一的輔導,但在中國,以一個普通城鎮的為例,一個班至少有60人,毫不夸張地說,有些非主科的老師可能交了三年都不能知道所有同學的名字。這樣的現狀,如何讓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評價?
如果說上面的差異可以在學校和老師的“努力”下解決,那么,另一個質疑更讓人擔憂,老師能否客觀公平公正地評價每個學生呢?
如今,學校已少了其特有的純凈,學生老師都或多或少地沾染了一些社會的不良習氣。為了能當上所謂的“干部”,還是小學生的孩子們就開始在同學間籠絡人心,賄買選票,家長也幫著給老師送禮說好話。此類新聞屢見報端。這還只是個沒有實際利益的班干部,便能讓小學生如此趨之若鶩,讓老師迷失方向,那更何況是關系到今后學習生活的中考呢?
人都愿往高處走,為了能上最好的高中,除了孩子自己死命地學習,還得家長死命地掏錢。每年中考結束后許多家長就得忙著為孩子奔波,明明是是重點的苗子,可就差了那么三五分,去區重點又不甘心,分數是不可能改了,就只能求朋友找關系了,于是每所高中都有招生外的“預留名額”。等真的上了理想的高中,家長還得搞好和各科老師的關系,唯一的要求就是對孩子多關照。本來老師關心學生是天經地義的事,現在卻變成了得家長千恩萬謝的事。
有了評定制度,高中就不用再為“預留名額”發愁了,名額的決定權直接交到了初中老師手里。現在對于學生的好壞之分全取決于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至于什么體美勞全都靠邊站。不守規矩,調皮搗蛋的學生老師肯定不待見,不過如果學習成績好,老師也就無可奈何了。但如果學生升學的生殺大權完全掌握在老師的手中,老師就不用怕了,他們手中多了張王牌,任你學習成績再好,腰桿再硬,說你不行,你就不行!如果想行,該怎么做,學生自己就知道了。
都說考試像標尺,老師學生都得圍著它轉。不過濟南的老師可以歇歇了,到了學生圍著老師轉的時候了。以考試論成敗的做法是不夠科學,但終究還是以一個既定的死標準相,對客觀地錄取學生。而完全憑老師的主觀評價去左右一個學生升學,老師寫下的一句話就能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這么做,無形中增加了老師教書以外的權利,想沒有偏差的一碗水端平更是難上加難,不過也許也給更多老師一個合理的創收借口。
想起了小學畢業前發生的一幕,課堂上大家都無端的活躍,班主任幾次發火都無濟于事,最后氣到摔門而去,但是留下一句話:“你們的評定手冊我還沒填,你們再這樣,就自己看著辦!”教室里立馬鴉雀無聲了。這么看來,這個評價制度還能成為老師創收以外的威脅工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