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人類精神領域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衡量所謂知道或不知道的智商,另一種如何感受,又如何行動的情商指數。而學校的考試,大部分都屬于衡量智商指數的領域。
所以知道或不知道,是指在我們的腦中所擁有的120多種能力中,負責記憶力、理解力以及思考力的能力。
因此,用統一的方式念書,成績卻迥然不同,是因為其記憶力、理解力以及思考力的差異,長久以來,無論東方或西方的所以學校教育,都專注在知道或不知道方面,也就是說,通過測試記憶力、理解力以及思考力,實行單方的教育評測。
IQ高的小朋友們,通常對于記事、計算、理解方面有很強的能力。而學校所實行的評鑒中,測試記憶力、理解力以及思考力方面的比例,大約占全部的90百分,因此,IQ高的小朋友們,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數,也能夠很順利地進入好的學校。不過,早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比起記憶力及計算能力,我們更需要忍耐心、同情心、持久心、自我抑制沖動心以及道德心。如果沒有這些能力,就算在學校是成績優良的好血神,進入社會之后,也很容易變成無法適應社會的劣等生。
閱讀是提升情商指數最有效的方法,我們從歷史上的偉人們的事跡中可以看出。一成功的政治家亞伯蘭罕、林肯為例,她小的時候會看媽媽借來的書籍,看到三更半夜,是個典型的閱讀少年。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為了滿足看書的欲望,因此到書店去打工。發明大王愛迪生10歲的時候,就已經度過《羅馬帝國的興亡史》《大英歷史》,已經沙士比亞和狄更斯的名著,是個名副其實的閱讀網。而弗蘭克林閱讀過的書籍,則是多到數不盡,甚至有傳聞說,當她看完一本書會把書賣掉,然后再用那筆錢去買另一本書來看。
上訴所有的實例充分證明,在這些偉人的成功路上,閱讀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告訴我們,他們的成功并不是因為有高的IQ,而是因為有高的EQ。
通過像這樣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之中,杜澤就會漸漸感覺自已就像書中的偉人一樣,因此,童年時期讀了很多優良的書籍,就等于是把世界上偉大的人當作自已的老師,也可以大膽地說,在童年的時期,人生就已經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