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有這樣的感嘆,孩子很聰明,但做起事來是沒有耐心的。孩子在幾歲到十幾歲之間,孩子的大腦處于一個發育階段,注意力自然比較短,如果小學階段的孩子,讀書寫作業二三十分鐘,就起來動一動,做點別的事情,是很正常的現象。這時候,如果父母期待孩子像大人一樣,一兩個小時都很專心致志地做作業,不但不切實際,甚至有些強人所難。其次,由于現代社會競爭的加劇,家長們把競爭轉移到下一代身上。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指導下,他們不但會十分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且還想把孩子教育成多才多藝的全才,因此拼命地為孩子報一些補習班和才藝班。
每個家長的處罰點都是好的,還有很多原因能引起孩子缺乏耐心和不專注,如學習內容不適合自己,他們就會表現出不專注,內容太簡單,孩子又會感覺無聊。面對孩子學習沒有耐心等問題,家長們往往會使用強制手段。這樣的教育方法對那些做事不專注的孩子效果很不明顯,即使當時他聽了我們的話,看似認真學習,但不要過多久,孩子就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面對孩子做事不專心,不耐心,父母千萬不要急于加強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馬上進入狀態,按部就班地去做事,學習。這樣很容易激發孩子的消極情緒,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這時,父母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講究一點策略,不但會令孩子樂于接受,還會引導孩子做事專注又耐心的好習慣。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要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多給孩子說一些贊美的話,幫助孩子樹立自信,產生持久的學習興趣。
孩子做事情沒有耐心,但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一般來說,老師要求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孩子會集中精力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因此,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家庭教師,為孩子完成作業規定一時間。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要求孩子在相應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力爭保質地完成作業。如果孩子的作業量超過了孩子穩定的時間,就應該讓孩子分割作業,一部分一部分地來完成。這樣不僅不利于孩子注意力,而且會讓孩子學習又張有馳,提高學習效率。
家長要知道,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似乎沒有多大的耐心,只要想到一件事情,他們總是希望立刻去做,否則便會不停地糾纏,遇到沒有耐心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堅持,不能因為孩子的要求而作出讓步。如果父母每次都是只要孩子已要求就作出讓步,孩子得到的經驗就是“父母總是聽我的,我想怎樣樣就怎么樣”那么,孩子就會越來越沒有耐心。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小事都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心,比如洗碗。做飯等,這些事情父母都可以讓孩子嘗試去做,在經歷這些小事后看,父母要用一是的給孩子設置點障礙,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難的機會,因為耐心是意志堅強的體現,越是在困難的環境下,就越能體現出來,這時父母要鼓勵孩子做事不半途而廢,孩子經過一段努力完成一件事時,父母就要及時表揚,強化孩子做事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