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庭的獨生子女很容易被父母圈養起來,他們的課余時間和假期上火都被學習和興趣班填得滿滿的。雖然在學習成績和才藝方面有所進展,但卻犧牲了個性的自由發展和精神上的獨立。“圈養”的孩子往往變成了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一絲風雨和挫折。尤其對男孩子而言,圈養的行為更是壓抑了他們的活潑、好動的天性,埋沒了他們的創造能力,制約了他們的獨立精神。
父母應該帶著孩子走出家庭,融入社會和社會的生態環境中去,為他們提供更加廣闊的成長空間,這是一種開放的教育觀念,它會讓孩子的眼界更加寬廣,從而孩子的人生起點也會高些。
孩子在放養期間能學到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獲得學校里沒有的經歷。所以,家長最好有意識地為孩子多安排一些近親自然走入社會的機會,讓孩子在假期里換個頭腦,激發孩子多方面的潛能和興趣,有利于孩子開學后以更好的狀態進入到學習中去。
現在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放養”并不放心,當然在這種教育方式的同時,也需要給孩子更多的關心和保護。所以,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我們在放羊孩子時別忘了激勵,孩子年齡還小,難免會有些懼怕心理,或是不明確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這個時候需要家長對孩子的行為給予一些正面的鼓勵,讓孩子消除懼怕心理,也孩子的行為得到正確的引導。
放樣孩子不是放任,孩子的年齡還小,自制力還差,還不能完全認清事物的本質,因此很容易陷入危險的境地,這個時候需要家長對孩子的危險行為進行制約,但前提是不能嚇到孩子,最好是在無聲的狀態下,完成對孩子行為制約和保護。
孩子在活動中的行為和言語,操作不規范的時候,家長應該及時給予正確的示范。在孩子的活動匯總,要不斷給孩子具體、有效、細節的提示,不能過硬性規定,我們要善于發現問題,同時也要善于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