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了嘗試學習的基礎和條件。
1、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特征:高中生正處于生理發展的青年初期,其抽象思維能力迅速發展,表現在思維的系統性、深刻性、獨立性和批判性上。他們在學習各種材料時,逐步學會邏輯加工的思維方法,有意識的對具體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分類歸納系統化,能概括出原理、原則和規律,喜歡探求事物的根源,對已有結論持批判態度,喜歡懷疑爭論,但并不固執已見,愿意接受有事實、有理論、有說服力的分析論斷。在認識活動中,強烈需要別人對其自身認識能力的尊重和肯定,喜歡獨立思考,并勇于進行嘗試探索,敢于發表個人意見。主體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特點,使"先試后導,嘗試中學"成為可能和需要。
2、高中生都具備與其水平相應的知識積累,生活閱歷,參加過一定的社會實踐,生產勞動和科學實驗活動。再加上現代傳媒和科普知識的普及,使學生耳聞目睹或親身經歷了大量的與物理學習有關的現象、過程和事件,形成了關開某些現象和事實的前概念。這些都是進行物理嘗試的潛在基礎,且學生經過十年的學習過程和初中兩年的物理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獨立思考、分析、探索物理問題的能力。了解了物理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初步具備了物理學科思想和學科能力,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物理認知結構,為嘗試過程中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做了充分的準備,使嘗試學習成為可能。
二、物理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嘗試教學法應用于物理教學是可行的、必要的。
物理學學科特點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
1、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 它的根基在實驗,一切理論都要以實驗作為唯一的檢驗者,物理教學(或學習)往往都從觀察實驗或實驗操作開始,先獲得感性認識,再進行分析研究、上升到理性認識,這個過程本身就與"先試后導"不謀而合。
2、物理學是一門嚴密的理論科學。 它以物理概念為基石,以物理學定律為主干,形成了嚴密的邏輯體系。中學物理的內容,從邏輯關系來看,知識與知識之間多為下位關系和上位關系,其欠是并列關系。這就決定了學生進行嘗試學習時,能夠按照一定的思維程序對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