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復句與假設復句有粉某些相同之處,即其中一個分句都表示“條件”,另一個分句表示結果.這給正確理解和區(qū)分兩種復句帶來了一定困難,但如果我們弄清了這兩種復句的特點,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首先我們要熟悉這兩種復句的關聯詞.這不僅是從形式方面區(qū)分兩種復句的手段,而且可以增強我們從語感方面區(qū)分條件復句和假設復句的能力.
假設復句常用的關聯詞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如果”類,主要有“如果”“假如”“假使”“假若”“若是”“倘若””“要是”等,經常和它們搭配使用的副詞有“就”“便”“也”等,第二類是“即使”類,常用的主要有“即使”“縱然”“哪怕”“就算”等,與之搭配的副詞主要是“也”。前者一看就知,后者就容易混淆。
請看下面的例句:
①要是你去,我也去。
②即使你不去,我也去.
第一句一看便知屬于假設復句.而第二個例句比較特殊,假設中含有轉折的意味—前一分句說出假設的某種情況,并退一步,肯定這種情況是事實,后一個分句在意思上來一個轉折,說出一個與假設情況不相應的結果。這就很容易與表示轉折關系的“盡管……還是”(如:盡管你不去,我還是去.)句型相混,要切切注意。
下邊我們再看條件復句.條件復句也有兩類:第一類常用的關聯詞有“只有”“除非”“只要”等,經常與其搭配的副詞有“就”“便”“才”等。第二類常用的關聯詞有“無論”“不論”“不管”等,經常與其搭配的副詞主要是“都”.這兩類的不同在于前者表示具備什么條件,就可能產生某種結果。而后者則說不論在什么條件下,都會產生相同的結果.如:
③只要你去,我就去.
④無論你去還是不去,我都去。
這例③是說“我去”的條件是“你去”,而例④是說“我去”是無條件的—與你去不去無關.這是一種“無條件”的條件復句。
上面談了兩種復句的分類及常用的關聯詞,也是區(qū)別它們的一般方法一形式區(qū)別法.接著我們再談一下意義區(qū)別法。
諸看例句:
⑤天氣冷的話,不去也行.
⑥你再加把勁,成績會上去的.
這兩句分別是哪種復句呢?要正確判別它們,就得弄清兩種復句所表示的不同的意義關系.從意義角度著,假設復句表示要產生某種結果,未必一定要某一條件.例如:“穿上棉衣,你就不冷了.”要產生“不冷”這一結果,不一定非要穿“棉衣”,穿其他防寒衣也可以。而條件復句則表示要產生某種結果,必須得具備某一條件.例如:“有了水,西北干旱地區(qū)就可以開墾出幾億畝農田.”要產生“幾億畝農田”這一結果,就一定得具備“有水”這一條件.說到這兒,上面例⑤例⑥兩復句的歸周就不言自明了。
這種方法對區(qū)分那些沒有關聯詞或關聯詞不明顯的復句是很有效的,對準確理解這兩種復句的意思也很有幫助.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對我們正確使用關聯詞也不無裨益。像上面例⑤例⑥兩句要加上關聯詞表達的話,就可以這樣說:“如果天氣冷的話,不去也行.”“只要你再加把勁,成績就會上去的.”
但也有例外,在沒有關聯詞的情況下,有的句子既可以是假設復句,也可以是條件復句.請看例句:
⑦一個三角形三角相等,它一定是等邊三角形.
⑧(老頭坐在山坡的麥田旁說):“下上一場透雨,苗啊,你就不渴了。”
這類句子的特點是有其條件,必有某果。要有其果,定有其條件.這和前面講的兩種情況有粉明顯的不同.這類句子在判別時,理解成假設復句或條件復句都是可以的。
總而言之,假設復句是說在某一假設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的結果或必然結果,故假設的條件和結果之間是一種外在的邏輯聯系,在結果不變的情況下,假設的情況(條件)是可以取代的.而條件復句著眼于某一必然結果或可能結果的出現,必須要具備某一條件,故條件與結果之間是一種內在的邏輯聯系,在結果不變的情況下,應有的條件是不可少也不能取代的.如果弄清了條件復句和假設復句所表示的不同的意義關系,又熟悉兩類復句的關聯詞,這兩種復句的區(qū)別就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