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4日,恰值平安夜。學生們都跑去過洋節了,偌大的課室,空蕩蕩的,只剩下我一個人。難得有這樣的機會,靜下心來,寫點什么,聊聊家教,聊聊人生。
每個人都沒有完整的人生,人生中總充滿著很多的無奈和悲楚,這種埋藏在心底的苦,也許真有經歷深圳上門家教生涯的人才能體會到。
我是2005年來的深圳,到今天已經12個年頭了,從而立之年一下跨越到不惑的年齡。我不再年輕,不再是一個人人羨慕的年輕的小伙子了。這些年來,留下來的只有滄桑,我用自己的家教史,見證了深圳的發展和繁華。我今年要說的,這個城市的繁華并不屬于這個群體。
像我這樣的群體,整個深圳有足足幾萬的上門家教老師,大家都在爭著分這份飯吃。你可以想象,任何一個行業,競爭都會發展到一個白熾化的狀態。
像我,一個實實在在的草根出身,沒有任何家庭背景,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更沾不上一點城市人的光,那一年,舉目無親,來得深圳,尋找我的教師夢。
都說深圳是有錢人的天下,其實不然,這個地方更多的也會讓人絕望。來深圳絕大部分教師,都會首選進個好一點的學校。其實,好一點的學校并不好進,很多潛規則,都大部分是考關系和熟人引進的。
第一份工作是進了羅湖一個簡易的民辦學校,月薪1600元。那時的條件遠遠出乎我的意料,睡的教學樓旁邊簡易的集體宿舍,7-8人一間。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我是能接受著現實的。但這邊所謂的民辦學校,并不是以抓教學質量為核心的,一到寒暑假要外出擺攤招生,還要收所謂的“定位費”,這個定位費收取的高低決定學校是否繼續留有這個老師,以及期末評優的標準。現在想想,這也是為什么一大部分老師要選擇做深圳上門家教的主要原因了。
日子一晃就幾年,1600的工資,哪有什么錢?每年回家一過年,岳母家親戚又多,春節過,口袋依舊空空。
有人和我開玩笑說,那么早來深圳,你真缺少眼光和遠見,為什么不買房,那時你若買了房,現在都是土豪了。這點工資,一年到頭,還存不到一萬元,拿什么去買房。我想,那些能早期買房的,部分是家境比較好一點的。
2008年,學校一位老師給我介紹了一份家教,初三的孩子,一對一150元/2小時,每周末去一次。這是我人生接觸的第一份深圳上門家教,當時是挺興奮的。一個月去幾次,相當于我半個月的工資了。行業中流行這樣一句話,“做深圳上門家教的都是逼上梁山的”,當初所謂的家教,就是課外掙點外快,改善下生活。這也倒是真的,像很多大機構大企業的老板,前身也是因為家境貧寒,靠兼職做上門家教掙點生活費,最后一發而不可收拾,成為大機構。
我的深圳上門家教史真正是從2000年開始的。經過在學校幾年上班,有了點積蓄,我在城中村租了間小單間。深圳這邊的房租還真貴,10平不到,月租800元。若房東的兒子當初如果不是我的學生的話,估計這個價格是租不到的。
做深圳上門家教,是要承受孤獨和寂寞的,沒有朋友,也沒有同事圈子。家人在忙的時候,你在休息;家人在休息的時候,你不管是天晴還是下雨,得擠著公交,滿世界的背著包跑深圳上門家教。大部分的時間耗在來回的車上。學生多的時候,你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若是學生少,你心中還慌得很。
我還是很感恩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個家長。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是文錦中學一個姓張的家長,父親是一位律師,父母親也特別的客氣,每次過去都是沏茶裝水果,過年過節都會報個紅包。在2000年,150元一次的課費是正常的課費,張家長每次都是按200一次支付給我,讓我覺得心中沉甸甸的。沉甸甸是責任,我不能辜負家長和孩子啊,我要教出成績來啊。
做深圳上門家教一晃就是4年,這四年,從年頭忙到年尾,表面上看起來比當時學校工資是高些了,但到頭,身邊還是沒存款。深圳這座城市,消費太高,吃穿住行,到處都是要花錢。按照做深圳上門家教的收入,一年存個幾萬是挺艱難的。關鍵是找學生難,沒有學生哪有什么收入?
我并不想更多的去描述深圳上門家教的各種艱辛,但事實確實如此,通過做上門家教的途徑,你是很難積累自己的財富的。隨著年齡的增大,你會發現,到時你什么都做不了。年齡大一點的教師,由于吃飯不規律,有時候還會落得個胃病。
我以自己的親身說法告訴大家,在深圳跑上門家教的每一位老師都不容易,很多都是出于生活的無奈,才躋身于上門家教這個行業。我們真要善待每一個深圳上門家教老師,因為他們上有老,下有小,都是靠上課的微薄收入來維持整個家庭的生活。
也許,這種生存方式是很被人瞧不起的,但它仍然是一份被人尊重的教育工作,它在改變我們每一個孩子,改變每一個家庭。每個人深圳上門家教史,都是一部心酸史。我要說,這個群體,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敬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