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的大修訂教材和課標實驗教材,有不少課文,文質兼美,但對某個學段的小學生來說,顯得深了。教好這些課文,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值得深入探討。 一、備課要深入 (一)深入鉆研文本,與文本和作者對話 教學前,老師能否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能否把握文章的特點,是深文淺教的前提。“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對文本的理解如果失之過深或失之膚淺,要深文淺教是難以想象的。 有的文章深在所表達的深刻哲理是學生較難理解的,至于作者如何把深刻的哲理表達出來,學生理解更有困難。如,《釣魚的啟示》《桃花心木》等課文。有的文章創造了深邃悠遠的意境,抒發了心靈的感動,如《向往奧運》《海上日出》,學生難以進入意境之中。有的文章詞藻華麗,如華彩樂章,如果把一個個詞語挑出來教學,幾節課也難以完成任務,如《黃河魂》《索溪峪的野》便是。有的文章深在所介紹的現代科學技術知識,要是平時一點接觸都沒有,學起來會有很大困難,如《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宇宙生命之謎》讓多少山村的孩子頭疼。 上述各種類型的課文,我們要深入解讀,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與表達方法的特點。 (二)要根據學段教學特點,把握深文淺教的教學目標。 第一學段的閱讀,主要是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至于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只是要求“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第二學段的閱讀,“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思想內容的體驗理解方面的目標,已有很大提高。表達方法的學習方面,尚未列入第一、二學段的目標要求。第三學段的閱讀,則要求“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邏輯思維訓練要求大為提高。牢牢把握學段特點,才能深文淺教。比如,《江雪》,92義務教材編入高段(第三學段),課標實驗教材編入第一學段,假如用高段的教學目標和教法來處理第一學段中的《江雪》,教學效果將事倍功半。 (三)要根據學生的真實起點,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知識與生活經驗背景,是學生的真實起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是學生學習的基本起點。據研究,雖然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并沒有改變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低年級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中年級開始向抽象思維過渡,高年級雖然抽象思維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