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選擇課外補習時,要理性地看待課外補習,走出以下的幾個誤區。
1.補習不一定能提分
補習能否提分,要看什么類型的孩子。一般而言,學習態度好愿意在學習上花時間的孩子,這類孩子是容易提分的;對于學習態度敷衍,連鞏固作業也不愿意做的孩子,這類孩子提分是比較難的,有時候補習反而會成為孩子的一種負擔。
就拿語文學科來說,如果平時從來不進行課外閱讀,課外詞匯量貧乏,又怎能期望孩子寫出一篇好文章;要學好英語,連單詞都沒記住幾個,又怎能希望孩子快速閱讀和理解?一個再優秀的建筑設計師,不給您磚瓦和材料,就怕你水平再高,也只能是空中樓閣了。
2.孩子成績提不高不代表教師水平差
萬事萬物的發展都必須遵循一個規律,春天播種,秋天才能收獲。大部分教師都會選擇帶優秀學生,因為優秀學生聽話,提分快;而對于差生,提分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一個教師再優秀,要在短時幫助孩子提分是不現實的。孩子成績沒提高,并不等于教師沒水平。
3.中途換老師對孩子沒幫助
成績沒提高,中途換老師,這對孩子極為不利;學習的適應是需要一個過程,重新換一個新的教師等于要從頭再來。對于該不該換老師,家長要理性分析,看問題出現在哪?是孩子的問題,還是教師的問題?
4.在職教師不一定比全職教師水平高
大部分家長更傾向選擇在職教師進行補習,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很多全職教師本身就是從在職教師轉變而言,有在職的豐富經驗,再加之課外補習經驗的積累,更適合孩子提分,而這一部分并不是在職教師能具備的。再之,從時間和精力來說,全職家教老師更能全身心投入。“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
家長在選擇深圳家教補習老師擇師固然重要,但一定要走出家教補習的誤區,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抓好孩子學習態度習慣的同時,再進行課外彌補,兩者結合,才能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