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主題 |
知識細目 |
具體內容 |
五四運動 |
五四愛國運動 的基本史實 |
導火線: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
時間:1919年5月4日 地點:天安門廣場 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
||
前期:中心北京,主力學生 后期: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
||
結果:初步勝利(罷黜官員、拒簽合約) |
||
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
性質: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 |
|
中國共產黨成立
|
李大釗傳播 馬克思主義 |
發表文章、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 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
時間:1921年7月23日 地點:上海 人物:毛澤東等 內容:黨名——中國共產黨 奮斗目標——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當前任務——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 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 |
|
中國共產黨 成立的歷史意義 |
中國革命面目煥然一新 |
|
國民 大革命 |
第一次國共合作 |
標志:1924年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一大 |
黃埔軍校:人物——孫中山(總理)、 蔣介石(校長)、 周恩來(政治部主任) 培養方針: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并重 與舊式軍校的不同: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 |
||
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
打擊目標: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主要戰役:攻克武昌(葉挺獨立團——鐵軍) 勝利:(珠江流域→長江流域) |
|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
4.12反革命政變(蔣介石) 4.18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革命軍失敗 |
|
中國共產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
南昌起義 |
時間:1927年8月1日 地點:江西南昌 人物: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 意義:第一槍、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斗爭開始 |
毛澤東、朱德 在井岡山會師 |
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長沙失利 進軍井岡山,開始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1928年4月,朱(德)毛(澤東)會師,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
|
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 |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
|
紅軍長征
|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
原因: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 時間:1934年10月 地點:從瑞金出發 |
遵義會議 |
時間:1935年1月 內容及意義:確立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是中國革命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
|
紅軍的革命 英雄主義精神 |
勝利: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會師會寧 地圖:79頁《中央紅軍長征路線圖》 精神: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信仰堅定,不怕犧牲 |
|
抗日戰爭
|
九一八事變 |
背景:日本蓄謀已久 時間:1931年9月18日 地點:(柳條湖→北大營→沈陽→東三省) 影響:東北三省淪亡,中國抗戰開始 |
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的意義 |
背景:蔣介石全力剿共 經過: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實行“兵諫”扣押蔣介石 結果:經過共產黨和各方努力,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意義: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