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觸家教比較早,人生接觸的第一份家教是在2009年,當時接家教的來源純屬同事推薦,在那時,家教是我微薄工資的一個補充,也讓我渡過了那段拮據的生活。
時間一晃而過,我最終還是一事無成,仍然孑然一身,自己還是個家教老師。在經歷這十年的努力后,我在深刻反思一個問題,我適合做家教嗎?
首先是人的觀點的轉變。如果你始終把家教當作自己謀生的一種手段,那么家教就會成為人生謀生的一種手段。在我踏出學校講壇這塊門檻的時候,我的想法很簡單,我只想比學校掙多幾倍的工資就夠了,用具體的數字來量化,那時學校的工資在3000多一點,如果通過自己的努力,我能在當時那個時期掙到1萬左右的薪水,我覺得自己就滿足了。
其次,不要輸給了時間。當有一天,你突然發現,我要創業,我要干一番大事業的時候,其實你發現了,你已經輸了,輸給了時間和這個稍縱即逝的時代。當深圳家教還剛剛興起的時候,相對來說,幾乎沒競爭力。而且,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家教掙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如果那個時候的房價也只有三、四千一平方,而現在房價飆升到四、五萬一平,就算你更多的創業激情,也會被高壓的房價所毀掉;且不說發展,在這白熾化的競爭環境中,大大小小的機構布滿整個小區,零元課充斥著我們的視野,生存變成了第一要素了。
那些通過家教邁上成功之頂峰的家教達人,絕不是因為他比你聰明多少,而是贏在情商。所有的事業都是靠人去做的,當我們積累的足夠多的人脈資源,當我們身邊有更多達官貴人的時候,就必將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推動我們前進。所以,做家教表面上看去是在做學問,更深層次地是在做人脈。
我適不適合做家教這個問題,是每個家教老師思考的問題,取決我們的觀點,取決我們對這個時代的認識,同時也取決我們的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