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是無形,無味的,卻可被心靈感應,與之產生共鳴。朱熹說過,“問渠哪和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正因他贊美讀書,有所領悟,心靈中感知的暢快,清澈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敘出。似活水一樣的書中新知,源源不斷地補充,讓心靈如此澄明。
因為有書香,讓我領略了古今中外那一篇篇千古佳作,感嘆了奇幻莫測的一段段人生遭遇,經歷了扣人心弦的一件件奇跡事件。“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的豪邁,樂觀。面對困難與挫折能無所畏懼,以坦然的心情面對,以微笑的面貌淡化。這也使我懂得了要以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不能總保持著一種消極,悲痛的心情,學會憧憬未來,因此奮斗!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的流離失所而帶給我們的心酸。在逃難中偶遇好友,欣喜之情只能寄于此景。但詩中的“落花”又何嘗不是一語雙關,表面看似的良辰美景卻在暗示著唐朝的衰落以及自己傷心欲絕的心情。想象那對滄桑的雙眼,僵硬,挺拔的腰板屹立于懸崖邊上。風吹亂了他的發絲,時而落于素衣上,時而飄揚風空中,如同當時的思緒,時起時落,“剪不斷,理還亂”!眺望遠方,神情中滿是掛念和悔恨,心系國家。這種情懷,不就是被世人贊頌的愛國情懷嗎?杜甫的偉大烙印于我心,永不抹滅。這使我懂得了國家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做到關愛他人,保衛祖國,擁有一顆無私奉獻的愛國之心。
在美國作家海倫·凱勒所的《給我三天光明》中,我收獲很多,海倫·凱勒自幼失明,失聰,她的人生從此就如一件衣服上縫補了一個補丁一樣不完整了。可她卻并沒消極,反而努力拼搏,勤奮苦學,最終考上了名牌大學-----哈佛大學。好的所作所為,就是為殘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了一個最完美的“補丁”。所以這個傷口-----傷害,殘疾,病痛等等既已存生,就無法回避。你不能指望展覽傷口博人同情,那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你能做的和你該做的,就是用補丁縫合傷口,并且還要努力地在“傷口”上開出最美麗的花朵。
因為有書香,我懂得了奮斗,應揚起生活的風帆,點燃青春的焰火,釋放火熱的激情,向成功前進。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因為有書香,我懂了珍惜,時間一點一滴地流逝,猶如蠟燭慢慢燃盡,贏得了時間就是贏得一切。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