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受胯下之辱,能隱忍發奮,最后人生的逆襲的故事往往讓社會底層大眾得出一個暗示性的結論,只要努力隱忍就能成就偉大,最后鼓舞了一堆人,也迷惑了一堆人。其實韓信可能不是根正苗紅的貧民,他很可能出身于原楚國破落貴族之家。
《史記》中,韓信一出場,“貧無行”,“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自己養活不了自己,四處寄食。如果祖宗三代都是貧下中農,不可能連耕田都不會,而且他脾氣極大,典型的破落子弟德行。他“好帶刀劍”,秦漢時代一般人家買不起刀劍,顯然是祖傳下來,就如同今天的落魄富二代還整天帶個愛馬仕的包包在街上顯擺!街上那些小混混看不慣他才讓他胯下的!
他死皮賴臉蹭飯漂母數十日,還說以后發達了要厚報人家。漂母說:“我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王孫”可是當時對官貴家子弟的尊稱,如果韓信出身貧民,漂母不會稱他為“王孫”。韓信母親死時,韓信找了一塊大空地安葬,地大到“可置萬家”,這也不是普通窮家能做到的。韓信“其志與眾異”,帶兵打仗,古代兵法信手拈來,熟知歷史典故,為人心高氣傲,眼界和格局都帶有貴族氣息!最重要的是他剛剛出道時便被人推薦給楚霸王項羽做貼身衛兵,簡直貴不可言,這些證據說明韓信年輕時肯定讀過很多書,見過大場面,楚國滅亡,家破人散,外部資源歸零了,可是他的進取心還在,他身上的貴氣還在,他的綜合能力還在!!
說完貴族韓信的逆襲,我們再來看看普通人王寶強的逆襲改命靠的是什么,因為底層出生的王寶強是最具自我代入感的,最鼓舞人心的!
王寶強8歲的時候,他們村有一次放《少林寺》那部電影,他就喜歡上了武術。13歲的時候沒讀書,就跟他父親要求去少林學武。他覺得自己沒有什么文化,但是學了拳腳,不管以后影視怎么發展,表演總需要武打演員。他父親不同意,但他軟磨硬泡終于如愿。他雖然沒什么文化,出身底層,但在這件事情上判斷非常正確,而且還能堅持——人能夠脫穎而出,一定有其過人之處,只是大家都特別容易忽略這一點。人和人天生就不一樣,除了后天的努力還有先天的天賦。大家不愿意承認這一點,假裝所有人各方面都一樣。
從少林寺畢業后,用行業的話來說少林寺是比較底端的“大學”。王寶強為了謀生只能去當群演。當群演除了能混到盒飯,永遠沒有任何出路。還好他有個特長,在少林寺學過武術!所以他的一個師哥給他介紹去當替身。因為他學過武術又來自于底層,并且不怕死。別人不敢事情的他都敢嘗試,別人不愿意承擔的風險他也愿意承受。別人做不到的他都咬牙堅持。所以圈子里記住了有這么一個人——每當需要不怕死的替身,需要價格低又耐操的人就會想起他。
王寶強跳躍的狗屎運源于一部現實主義反應礦工生活的電影,要在三四百米下的礦井里拍。礦井有塌方活埋的危險,所以男二號臨時嚇尿逃走了。底層的逆襲有時候是拿命來換的,王寶強可沒有韓信那么嬌氣和好命。王寶強在圈內不怕死的名聲讓導演決定死馬當活馬醫。拍的本來就是底層人的生活,這對王寶強而言,根本不需要演,那就是他日常的生活狀態!那個時期礦難是社會焦點,他又是本色出演,所以這個題材一下就火了,還得了那個金馬獎的新人獎提名。有了這個提名以后,有資源又有需要的導演才能看到他。當時,馮小剛正在籌拍《天下無賊》,恰好需要一個這樣的底層角色。所以,王寶強突然有一天接到馮小剛的電話。他興奮得差點暈過去!
絕大多數人被鼓舞是因為自己眼中只看到一個底層逆襲的勵志故事,而沒有去思考能夠逆襲成功的背后脈絡和某些不為人知的先決條件:1)如果他沒有看到《少林寺》就決心去學武術,或者有想法但是無法突破父親的反對。那么,王寶強就是個沒文化也沒有出路,在家鄉刨地糊口的農民。2)王寶強在少林寺扎扎實實學了十年才畢業所以成功不是隨隨便便的,所以才能有師哥介紹他去當替身。3)那么多做替身的,只有他能拿命拼。4)碰巧那個時候礦難是社會的焦點,(腳踏實地并努力的人,天都幫他,這便是天道酬勤)那個題材的電影才比較容易獲獎。5)馮小剛要不是恰好在他獲獎的時候籌拍《天下無賊》需要這么個角色。即便得到金馬獎提名,想要獲得一個幾乎是大導演為其量身打造得角色,簡直比登天還難!
所以,天時地利人和,風云際會于一點才成就了今天的王寶強!王寶強的故事獨一無二!如果您是韓信或者寶強,您要逆襲,有需要準備些什么呢?!
作者:深圳高中英語教師 李威 工作手機號:1357088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