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不考慮孩子的天賦而盲目地安排孩子學習特長。說得夸張一點,有的孩子本來手指很短,像是街上賣的芭蕉,可是家長看到人家的孩子在學習彈琴,還是安排自己的孩子學習彈琴。特長與天賦有直接關系,臺球王子丁俊暉和世界鋼琴家郎朗的特長培養很值得家長們學習。
二是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硬性規定孩子學習哪種特長。這樣做的結果,家長強加給孩子的特長很難成為真正的特長,而且使學習特長成了孩子的沉重包袱。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發現到引導。家長可以讓孩子廣泛接觸生活,廣泛參與各方面的活動,當發現孩子有某種天賦以后,及時予以強化和正確的引導,有條件的話,就作為特長來培養。很多孩子的特長是在游戲中自由發展起來的。在發現特長方面,必要時,家長也可以借助心理測量來推測孩子應該學習和發展什么特長。
三是對特長的理解過于狹隘。很多家長只知道讓孩子學習書法、彈琴、美術、體育等方面的特長,不支持孩子其他方面特長。比如,電腦、網絡、航模、機器人、科技發明等。
四是為了學習特長而剝奪孩子的自由空間。很多家長最看重知識而忽視能力。在強迫孩子學習特長的時候,使孩子犧牲了自由的空間,因此,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生物回授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自我規劃能力,綜合建構能力等都受到了抑制,孩子的天性被扼殺。尤其是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家長和老師的重壓下,極容易喪失或者減退。因此,有專家說:與其讓您的孩子多學一些東西,不如讓其少失去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