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點記憶,是人生的旅途中最美的點綴。日后,推開記憶之窗,在令我魂牽夢繞的家鄉,總能看到一些美好的東西。
在幼年,住在鄉下的爺爺家旁邊的農田,是我那時的樂園。我和小伙伴們晚上經常一起相約去田間抓螢火蟲,那天,我們早早就準備好了用家里廢棄的材料像漁網鐵絲和竹竿這些拼起來的“網”,那夜,螢火蟲格外的多,有一個小伙伴,只見他忽然慢下腳步,朝著一處有星星點點的光的地方躡手躡腳地蠕動,忽然“呼”一聲,把光點就都攬入了網中。這名小伙伴后來給我們炫耀他的“戰利品”,那被裝在瓶子里的螢火蟲,有如漫天的流星。我們都笑了,發出了童真爽朗的笑聲。真的,我再也沒有看見過那夜般的流螢,只是留在了記憶里。
隨著時間的推移,轉眼我便到了十歲,對世間萬物有了懵懂的認識,探索的好奇心也愈發強烈了。對火,我特別地感興趣,大概這是小孩子的天性吧。有一次過年回老家,大人們在院子外放煙花,煙花放完了,煙花的盒子也燒了起來。我和表哥見狀,像打了雞血一樣,立刻你拾一點柴我加一點油地增加火勢。我們看到星星之火變為如同篝火一樣大了,便手舞足蹈了起來。我們還學那些大人燒水,拿那些破罐子,用鉗子夾住,盛上自來水,移到火焰上,看到水燒開了,又高興起來了。這時,一盆冷水無情的潑到我們的“營火”上,隨之而來的是大人的訓斥聲。我們的心情也如同這被突然澆滅的大火,掃興的回去了。這種對新奇事物的認識,特別是火,也是一種童趣,也只有在童年,在鄉村才可以體會到。
上了初中后,我的認識多了,心智也成熟了,不屑于去玩那些玩火或抓螢火蟲那些把戲了。但是在老家,我卻體會到了另類的樂趣,那就是農村的大人的樂趣。我和二叔一起去地里幫爺爺收菜,抓雞。后來親自做自己獲得的菜,品嘗出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樂趣。這些事情都是農村人的日常,辛苦但快樂,我也通過那幾天的勞作,也體驗到了農家的生活方式,雖然辛苦,但是很快樂,弄的全是自家的東西,沒有什么好擔心的,從播種,到培養,再到收獲,無不是有樂趣的事情。而且田園隨你走,街坊鄰居隨你串門。不像城里,每天大部分時間都被囚禁在高樓里,各家各戶的鐵門緊閉著,偶遇到一起出門,也沒有說話。這種原汁原味的農村生活,對我來說是奢侈品了。
我給家鄉留下的,是來自于三個不同時期的樂趣,回想起來,讓被這高樓和題海所囚禁的我,心里有了一絲絲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