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對于家教個人,還是培訓機構,招生是頭等大事。生源決定一個機構的發展和命脈。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由以前的名師導向、市場導向開始向課程導向和服務導向轉變,因此在招生方面,我們的思維也要相應做些轉變。
首先,要明白,為什么招不到學生?
對于家教個人而言,特別是從事上門家教這個群體,大部分是缺少個人品牌,如果不是師范類畢業或者有在名校校任教經驗,更無優勢可言;對于中小型機構而言,師資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新招聘的員工留不長久,優秀的員工都會選擇離職,有誰愿意在機構打一輩子工呢?特別在這個互聯網經濟時代,家教網站的興起,家教微信群OO群到處都是,這就讓一部分機構老師在離職后選擇做上門家教。就這一點出發,個人家教缺乏一定的家教品牌,中小型機構留不住優秀教師。家長在選擇家教輔導時,首要條件還是師資和教師的專業性。
從我本人家教經驗出發,本人2013年從公辦學校辭職,在此之前跑過半年的上門家教,后來感覺做上門家教,一是老師沒有地位和尊嚴,另外就是生源難積累,做不大;后來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作坊式機構,雖然學生比做上門家教生源有所增加,但是也就每年維持在20至30名學員之間,在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這樣算下來月收入在3萬至5萬之間,除去開支和成本,也就夠個溫飽。
在這里分享一下對于家教個人和中小型機構如何招生,大型機構就不說了,如學而思好未來,新東方,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很多家長會沖著品牌去。
如果您是家教個人,我對家教個人的理解是,自己單干的那種,沒有招員工,也沒有其他的招生人員。這個時候首先是要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個人品牌的營銷可以實現轉介紹,主要是口碑招生。比如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堅持每天持續分享你學科上的內容,也能慢慢吸引一定粉絲,時間長了,自己的口碑也就建立起來了。第二就是要有自己的個人宣傳平臺,我們可以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個網站,將自己的課程,教學案例都放上去,這對展示自己的教學實力有一定幫助。這種良好的口碑的建立,首先是建立教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上,有了扎實的教學實力,再加上一定的營銷策略,個人家教才能在這個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起來。
如果你是小機構,或者作坊式的小培訓班。我對作坊式培訓班的理解下,有3-5個員工,自己既是機構的老板,也是機構的主力上課老師。這個時候,我們面臨的競爭對手就是周圍的同行。這個時候,我們要考慮的是自己有沒有差異化的課程體系,打個比方,別人教數學,我們也教數學,那么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我們和別人的差異化在哪里。我們做的一對一教學還是小班教學,如果是小班教學,我們是否采用了分層教育模式,也就是我們講的個性化輔導。雖說我們不能全靠這個吸引家長,但這也確實我們能提高成績的一個重要保障。
再次決定傳統作坊式家庭機構,比如在居住樓中的培訓班難做大的,在很多程度上是沒有廣告效應,誰知道你把輔導班開在居住樓中呢,盡管成本低,但是廣告效應也差。但對于以商鋪形式營運的機構而言,主要是成本太高,師資水平不雄厚及缺乏營銷體制導致的。
一個中小型機構要發展起來,在招生這邊,主要還是靠團隊做活動。從業內那些成功的經驗來看,要策劃一些招生活動來進行引流,近幾年興起的零元課或者免費課對招生確實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中小型機構,在招生這一塊,筆者總結為幾點:1.發廣告紙(已經不受歡迎),2.做廣告牌(效果不明顯且成本太高),3建網站推廣(需要投入大量的推廣成本),4,和家教個人建立合作關系,互相介紹學生(可行性強),5,靠人脈招生,找公辦學校老師合作(這個需要時間,關系不到一定程度,人家不會介紹也有一定風險),6.靠家長介紹,做口碑招生(這個可行,但前提是你要把學生教出成績來,家長才會給你介紹)7.從網站找學生(學生來機構的幾率不大,大部分是學生老師去學生家里)等等。
筆者列舉了一系列的招生方法和策略,歸根到底還是要落實到教學上,有好的教學實力和營銷手段,無論是家教個人還是中小型培訓機構,生源才能慢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