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習上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們常常會想要用自己的努力來幫助孩子降低在學習上的壓力。這其實是我們家長們的一個心理常態,但我們的家長們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往往也會遇到一些阻力,而在這當中,對于我們的家長而言,最大的阻力就應該是與孩子的溝通了。因為我們在接待許多家長前來尋找我們做孩子的學習咨詢時,都會聽到這么一個問題——“我和孩子總是溝通不好”。所以今天我們也想在這里和我們的家長們談一談:關于和孩子溝通的問題,應該怎樣能夠做得更好呢?
對于溝通,我們的家長們之所以會感覺阻力過大,大部分時候,是因為我們和孩子常常不能就一個觀點達成一致,而這其實也是溝通中的最大問題。因為人類具備有溝通的能力,就是希望通過溝通的方式讓我們在一個觀點上達成一致,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那么我們的家長們和孩子在溝通上之所以會很難就同一個觀點達成一致,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家長們在溝通的過程中可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具備共情心理。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將會主要從共情心理這一方面來展開,同時也會給家長們提供一些實際性的例子以便家長們理解。
許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要進行一場溝通,就是因為我們需要解決問題,那么什么是問題呢?所謂的問題就是我們對于同一個事件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或是觀點,而這個不一樣的觀點通常也會直接導致事件的發展結果不一樣,所以我們才需要進行溝通,通過溝通的方式來確定這件事情應該如何做才更好。
而對于我們的家長們而言,在與孩子就學習這個問題的討論上,一般都是因為家長們認為孩子在學習上需要自己提供一定的幫助。通常是因為孩子的學習出現了問題,而家長們希望和孩子進行溝通,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了解孩子在學習上出現了什么樣的問題,進而幫助孩子。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家長們會使用到的“溝通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家長會請孩子和自己坐下來心平氣和地交流一場,還有家長會以指責的方式為開頭來了解孩子在學習上出現問題的原因所在等等。
那么在溝通的這個過程中,其實態度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了。上面我們提到的兩種溝通方式其實就從兩個不同的方面來展示了我們的家長們在對待孩子在學習上出現問題時的態度了。雖然二者的目的都是了解原因,但其實這個過程就非常的不同。第一種類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孩子的心理壓力,因為對于孩子而言,心平氣和的交流在第一反應上意味著家長是愿意聽自己闡述原因所在的。而第二種類型往往從語言以及動作上會讓孩子感受到更為嚴重的心理壓力,因為這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在家長們心理可能是孩子的“錯誤”。
所以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的態度就非常重要了,而這也就要求我們能夠很好地去理解孩子的內心。只有對于孩子的心理了解并理解,我們才能夠真正找到孩子學習上出現問題的根源,而根據這個去給孩子提供幫助,才是真正實際性的幫助。
事實上我們常提到的換位思考,就是達到具備共情心理的一種措施之一。因為當我們換位思考,也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從對方的視角去看待問題,也才能更好地找到這個問題之所以會出現的根結所在。所以我們常常會說,在和一個人的溝通交流中,其實也是一場談判,而要達成好的談判結果,我們就要做到換位思考,思考對方在這個過程中對于事件的看法和態度,才能得到更好的溝通結果。
下面我們來舉一些例子,希望通過這些例子可以幫助我們的家長孩子們更好地理解共情心理在溝通過程中的重要性。
當我們的家長們發現孩子的學習出現問題時,往往第一反應會想要給孩子請一個深圳家教老師,而有一部分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就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孩子的心理。我們最??吹降木置婢褪堑鹊缴钲诩医汤蠋熒祥T時,孩子才知曉了家長為自己請了一個深圳家教老師的事情,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太好的。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會讓孩子在心理上產生這樣的想法:我學習不好,所以才會為我請深圳家教老師來幫助我,并且沒有和我進行商量。所以這種做法不僅僅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孩子對于家長們的信任度。
而對于此類事件,家長們比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和孩子溝通,在和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向孩子傳達這樣的信息:我們并不是認為孩子學不好,而是希望孩子能夠借助外力在現有基礎上更上一層。
用合適的方式來和溝通,我們可以讓溝通的結果更加美好,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我們的家長們和孩子的親進度,這對于孩子和家長們,無疑是雙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