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聽講,其實是不少家長們在初期教育孩子們應該如何學習中所必不可少會提到的一點,此外還是許多老師們在上課時所會強調的一點,由此,我們能夠很容易看出,認真聽課在一個學習過程中是一個關鍵的、不可缺少的點,對于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而言,認真聽課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對于認真聽講,什么樣才算是認真聽講呢?我們做了調查后發現,一部分孩子認為在老師講課時應盡可能多地記錄老師所講的所有知識點,這樣才能減少遺漏,而這部分孩子的筆記本上往往是慢慢的一片筆記。還有一部分孩子認為應該在課前先進行預習,然后課上針對自己所不理解的地方進行重點聽講并記錄筆記。
對于這兩類孩子,哪一類孩子的做法更加正確呢?答案是:后者的做法更加正確。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應該具備這三個階段:預習、正式學習、復習。前者的孩子我們不能發現他是否具備有完整的學習過程,所以我們拋開其是否具有完整學習過程,我們來說說聽課這個過程是否恰當。對于課上,我們所說的要做筆記,是對的,但是我們的做筆記真的就是要全部記錄嗎?
我曾聽過這么一則故事:兩個大學生在教室里坐在一起上課,講臺上是教授的認真演講,臺下學生甲全程照抄教授筆記,學生乙見了問:“教授剛剛說了什么?”甲回答:“不知道呀,我忙著記筆記呢,哪里知道教授講了什么。”
相信大家應該從這則故事中看到了問題。這雖然只是一則故事,但其實這也是我們的課堂上較為常見的情況,不少孩子在聽課的過程中,可能會害怕遺漏老師所書寫的筆記,而導致自己課下無法好好復習,所以在課上聽課時就會跟著老師瘋狂地記筆記。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就存在著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如果我們課上都沒有聽好課,那么我們在課下復習的過程中,面對這些知識點進行復習時,我們又怎么能理解呢?那么對于我們所不能理解的知識點,有的孩子可能會尋找方式將自己不會的知識點解決了,又或是家長們為其請深圳家教老師來為其輔導,還有的孩子可能會對于不會的知識點就選擇跳過的方式。那么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通過這一個過程,就會大大地加長我們對于一個知識點原本應該完成學習的時間,而這,其實也就是學習效率低下的體現,不僅僅用的學習時間長,所達到的學習效果也較差。
那么我們是不建議孩子們記錄筆記嗎?不是的,筆記是一定要記的,但是聽課我們也是要聽的,只是我們要在這二者中做一個取舍。
在課上,老師在講臺上講述知識點,我們首先要做好聽課這一點,其次才是記錄筆記。而要更好地提高聽課效率,那么課前的預習環節也就必不可少了。預習是可以讓我們在老師講課前對于知識點有一個初步認識和理解,然后將自己在這些知識點中所存在的疑惑找出來,這一步,是發現困惑。韓愈的《師說》中曾提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意思是老師,是用來傳授知識、教授學業、解答疑惑的人。而預習這一步不僅僅可以讓我們找到困惑,還可以減少我們在聽講老師課程時出現的困惑,當然在我們找到困惑時,我們一定要先嘗試找方法看看自己是否能夠解決這一部分困惑。而我們所不能解決的困惑,老師在課上就會幫助我們解決,我們要做的,就是重點聽講這一部分內容并做筆記,此外,對于老師課上所說的其他重點,我們也要進行筆記記錄。
課下,我們要進行復習。復習在大部分孩子的理解上,就是對于知識點進行一遍重新的學習就好了,但這其實是不夠的,我們在這個重復學習的過程中,其實最主要的是要觀察自己的困惑是否得到了解答,又是否有新產生的未解答的困惑,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注意的。然后再整理自己課上的筆記,在整理筆記的過程中,對于自己課上沒來得及記錄的筆記,我們也可以通過詢問老師或是向同學借筆記以及請教的方式來補充筆記,這樣既不影響我們課上的聽課,也不影響我們的筆記記錄。
所以,如果孩子們的學習效率不高,總是對于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花費太多的時間,我們就一定要觀察孩子是否存在聽課方式上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改正,才能更好地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科學高效地幫助孩子們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