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誤是每個人在自己的一生生活中所難以避免的事情,我們可以發現,確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逃得過犯錯誤這件事情。那么從本質上來說,犯錯誤問題很大嗎?其實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答案,因為我們其實也很清楚,這個世界所存在的規矩、是與非、對與錯的這些標準,其實并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標準,因為這其實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每個人心中所存在的這份標準其實是不唯一的。所以對于所謂的對錯之分,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著不一樣的認知。但是對于大概的標準和范圍,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是有一桿秤的,因為社會發展至今,也逐漸形成了一個固有的概念體系,所以這個世界上所存在的一些事情,對于大部分人而言,都可以比較好地去做到對于其對錯性的評判。
而對于犯錯誤這件事情,我們也有一句流傳已久的名言,那就是——“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之所以是名言,是具備有一定道理的,并且也可以由另一句名言支撐起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這也是經過無數的經驗經歷所總結出來的教訓。我們的所有認知,都只能算是我們自身對于某件事物的認知,但并不代表其就一定是正確的,所以只有經過無數次的實踐過程,我們才可以很好地去找到這其中的真理所存在的真偽性。而只有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我們才可能在這些失敗中去找到所存在的道理和經驗,從而找出這其中的真理所在,而下一步,便是將我們的真理進一步驗證,如果確實正確,那么其實也就是達到了成功。
對于孩子們的學習,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這么一個現象,那就是孩子們某些時候會很容易在同一個地方犯多次錯誤。舉個例子:古詩的某一句總是背錯,或是某個數學定理總是記錯,又或是在我們的計算過程中重復犯一樣的錯誤。那么對于這種情況,其實很多時候對于家長孩子們而言,并不太清楚原因所在,有些孩子可能會覺得這一部分知識異常難學習,但事實上我們可以很快發現,這些所謂很難被理解的知識其實并不是難度很大。所以后來我們做了大量假設,并針對這個問題和許多教學經驗豐富的深圳家教老師們進行多次溝通,后來還多方尋找對于教育學有所研究的心理學家等等。然后我們發現了問題所在:其實并不是孩子笨,也不是這些知識難度過高。真正的問題往往隱藏在最深處,很可能只是孩子們在學習這一部分知識時的思維方式問題,所以導致了孩子們對于某一部分知識很容易出現重復犯錯誤的情況。那么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有哪些比較好的解決方式呢?
我們經過一百多位學員上百次的實驗中,得出了這些比較有效的方法:
第一,冥想。冥想其實是一個很好得放空自己思想的方式,我們上面有說到,在思維上存在一個固定誤區,所以才會導致我們在一個地方頻頻犯錯。所以這時候,用冥想的方式來放松自己對于這部分認知的思維,是很好的方式。
第二,對于經常犯錯的地方放松思想。其實這也是我們經常容易出現的認知誤區,我們可能會認為,對于經常容易犯的錯誤,那么我們就將其進行強行記憶,采取這樣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但其實這個過程并不適合于所有人,很多時候正是因為我們在學習一部分知識時的思維和心態過度緊張,那么如果這時候我們對其再進行一個精神上的意識加強,雖然達到了一定加強意識的作用,但是我們也要清楚,這個過程對于自身精神也有一定的緊張作用。而在這種時候,我們其實是需要對于自己的內心和意識去適當地放松,而對于這部分意識的放松其實也是對于這一部分錯誤進行一個糾正的過程中所必要的步驟。通過這個放松的過程,我們才可以對其進行糾正,而不是一味地強制性輸入。
最后,我們想說,對于孩子經常在同一個地方頻繁犯錯這件事情,家長們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慰和鼓勵,我們不是鼓勵孩子的這種行為,而是鼓勵孩子勇于面對現實的心態。有些時候我們犯錯并不是因為我們不優秀,而恰恰是因為我們缺乏這么一種面對現實,去勇于糾正自身錯誤的行為,所以,多給予孩子鼓勵,孩子才能夠有足夠的的勇氣去面對困難和錯誤,不僅僅對于學習,更是對于孩子的人生而言,是非常需要有這種意識培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