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發布了一篇文章:關于掌握強整體感和區域感的重要性,因為篇幅原因我們主要在文中和大家談論的內容更偏向于重要性方面,但是光談重要性其實是不夠的,我們都清楚,紙上談兵終是空,只有我們真正實際地去實施,才有可能獲得一個好的結果,并且對于我們在實施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一些問題,并且我們去想方設法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以及到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所獲得的經驗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人生經驗,不僅僅對于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而言,其實對于我們在遇到問題并思考解決問題的時候,總該具有一份思考路線,而這些都是相通的,所以對于人生整體發展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大概總結一下我們前面對于整體感和區域感重要性的說明,其實主要是對于孩子在認知體驗上的一個感受把握,而人作為一個整體,不管我們是針對于哪一方面去幫助孩子培養關于這份認知體驗的感受把握,其實最終對于孩子的整體影響都是存在的。而這份認知體驗的感受把握,往清晰一些說,其實就是我們在和外界進行信息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接受信息時所產生的感官體驗,而這份感官體驗會將信息通過神經的方式傳輸到我們大腦中,形成一個信息反饋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如果進行多次地重復后,我們的大腦就會對其形成一個記憶區,從而慢慢地去重復這個動作反饋給大腦就可以形成較為長久的記憶。而我們今天將在上一篇文章的基礎上,來和大家談論一下關于做好對于孩子強整體感和區域感的培養。
首先,我們要先和孩子大致闡述一下關于這一個認知的概念。初步讓孩子對于這一部分知識有所了解。大概知道了關于整體感和區域感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可能比較頻繁出現的地方,這樣孩子可以在大腦中形成初步認知,而這個初步認知也會促使孩子在現實中更好地對于這個概念相關性事物產生一定的敏感性,這對于孩子在未來養成強整體感和區域感是十分有幫助的,也是比較利于未來孩子對其進行一個概念加深認知的效果形成。
其次,我們想大概介紹幾種好的方法來幫助家長們更好地實施對于孩子在大腦中形成強整體感和區域感的方法,和家長們共同討論進步:
第一,可以更多地在學習中注意培養相關行為意識。家長們對于孩子最為關心的事情一般就是孩子的學習、健康和未來。那么這個行為意識形成的培養,其實除了對于孩子的未來生活可能形成比較大的影響,如果放眼近期而言,其實對于孩子的學習影響是比較大的。因為孩子當下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處在學習的狀態之中,所以更多時候影響的還是孩子的學習。
那么在學習中,我們可以怎么去培養孩子的這種意識呢?這里就要建立在我們上面給孩子傳述這種概念的基礎上了,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加以一些實際例子,以便孩子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比如,在孩子的學習中,理科科目的學習可能是比較頻繁運用到這種意識的行為。那么舉個例子,對于孩子在解一道方程題時,題中的未知數其實就可以是一個個體,也可以是一個整體。作為個體,它是一道方程里獨立的一個代表,代表了這個方程解的對應標志。而作為一個整體,這個未知數在題目中所對應代表的真實意義的一個整體。而通過這樣不停地舉例子,其實孩子大腦中也就能夠形成對于這個概念的一定認知記憶,再通過不停地去調用這份認知記憶,也就可以慢慢地形成比較好的整體感和區域感認知了。
第二,可以在生活中抓住可能相關的事物來幫助孩子培養這種意識。拋開學習而言,其實培養孩子整體感和區域感更大的獲利者應該是生活各個方面的思想。因為我們可以很好地發現:整體和區域,這是一對反義詞。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要形成整體感,也要形成區域感,那么這時候其實是讓我們的大腦去產生一個“對抗”的過程,這就相當于我們的辯論,是雙方對抗的過程,但是進行這個事情的目的是為了讓對抗最終達成和諧的局面,所以這就是一個正向影響的過程。
所以,對于孩子整體感和區域感的培養,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也并不能夠僅僅只將這份重要性掛在嘴邊,而是應該付諸實際,去探討這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如何具體實施,并真正實施在現實中,才有可能真正收獲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