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在家長們的心中,其實都是一塊寶,每位家長對于自己的孩子,內心都是懷有非常大的期待的,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成才,能夠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古往今來,無不如此。而對于孩子們的成長過程,家長們最為關心的階段,一定是孩子們的幼年時期,因為在這個時期,對于孩子們的心智塑造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時期,所以在這個時期里我們能夠幫助孩子去做好這件事情,其實也是非常有利于孩子們后期的成長和發育的。
而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們,我們經常會有個慣性思維——“幼稚”。當然這并不是一個貶義詞,因為事實上孩子們之所以心智較為幼稚,其實也是因為對于這個世界的了解不那么深刻,所以內心思想其實是處在一個較為天真浪漫的狀態。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是好的一方面,但是我們要清楚,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所要接觸到的人和事是比較復雜的,對于長大的孩子們來說也是如此,所以我們也需要教會孩子們如何在保有一顆純真善良心靈的前提下,去做好孩子們的心靈成長教育工作。而我們今天的主要話題也是集中在一點上:我們的家長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孩子們的“幼稚行為”,以及如何做好孩子們的心理成長引導呢?
首先我們來討論一下如何正確看待孩子們的“幼稚行為”。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無非兩種情況,一是家長們耐心地和孩子玩,也就是將自己的思想層面放至和孩子們同等的高度上去和孩子們溝通;二則是家長們不耐煩對待,甚至對孩子采取一些不太耐心的態度和方式方法。那么對于這兩種情況,其實都是非常常見的。而筆者認為,無論我們在做什么樣的事情時,最好都不要全程使用一個態度達到百分之百的程度會比較好。更好的做法是在這個過程中將態度呈現出一半一半的比例,這樣更加有利于我們做好這件事情。
所以在對待孩子們“幼稚行為”這件事情上的態度,我們認為也需要秉持著一半一半的態度去對待,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半縱容+一半嚴厲”。一半的縱容讓孩子感受到肯定,但我們也需要有一半的嚴厲來幫助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成長,并將這份幼稚轉換為對于自身而言更為有利的成長幫助。那么一半的縱容指的是什么呢?這里并不是說我們隨孩子的想法去即可,我們要加入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行為是被肯定的,當然這里也要注意是對于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的做法并不會不合理或是不利于孩子自身的情況。而一半的嚴厲是什么呢?這里所指的其實并不是我們要嚴厲阻止孩子們去這么做,在真正意義上所指的其實是我們需要對于孩子們去進行一定的引導,以幫助孩子的心智更為健全地成長。
加入孩子其中其實非常簡單,在合適的情況下,配合孩子的幼稚,讓孩子感受到“原來大人們也會如此”,這其實就是對于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的肯定了。而我們應該如何讓孩子們感受到這另一半的“嚴厲”呢?這一部分其實就是重點了,因為如果我們對于這一點的把控力度不夠,那么也就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感受不到這份嚴厲,而如果我們過度嚴厲,也可能會對于孩子的心靈成長造成一定的打擊力度,這同樣是不利于孩子們的心靈成長的。
所以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在孩子們表現出一些不太合理的態度,又或是太過幼稚的狀態時,其實我們就可以對于孩子進行一定的言語溝通引導,這里只需要注意最為關鍵的一點,那就是我們不能夠采取太過負面的態度和語氣,應該用較為平和且足夠冷靜的語氣來和孩子們溝通,告訴孩子們應該如何去思考和實施,讓孩子慢慢地理解,這樣的引導才是有效的,也才對于孩子們的成長過程有一個好的影響。
所以,對于孩子們的成長,家長們一定要足夠耐心和細心,對于孩子的成長引導和教育,這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我們去仔細認真地思考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點,并找到孩子們可能在思想上存在的誤區,并對其進行分析及解決方案制定,進而各個擊破,才能夠真正對于孩子們的成長有一個好的幫助,也才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一個好的、正確的、合適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真正幫助孩子們成長為一個優秀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