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慣有的思維里,似乎都會覺得“努力”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我們也經常會聽到我們的家長們會說這么一句話:“熬過這段時間,你以后才會有好的未來。”而這其實就是對于我們當下一些努力的一種側面評價:“這是苦的”。那么努力和快樂到底能不能相掛鉤呢?其實是可以的。而在這里面,最為關鍵性的因素是什么呢?是思維角度。
其實在對于孩子們的教育中,家長們的引導是最為重要的。這里的引導,家長們一定不能僅僅只理解為語言上的教育。其實對于我們每一個人而言,無時無刻都在被我們身邊的各種事物影響著,這其中就包括了各種各樣的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一般而言,生命體對于一個人的影響力會比非生命體更為大些,因為生命體一般在動作和情緒上會具備有較高的活動力,所以對于人而言也就會有更強的沖擊力。但是對于家長們的教育,尤其是引導方面,其實哪怕我們一句話都不說,對于孩子還是會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因為在人生前期,每個人在思維的成長上都是一個遞進式的,這是一個由外界環境慢慢影響形成的意識形態。
所以對于孩子們對于努力的認知,其實更多時候還是依賴于外界對于自身意識形成的影響,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我們就非常需要注意:我們希望孩子努力時,應該采取的是用引導的方式,而不是強行的方式,這樣的方式其實真的非常容易導致孩子對于努力有一個不好的認知。這也就是我們此前和我們的家長們說,一定要注意對于孩子們在學習上興趣建立的原因。因為對于人而言,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我們是對這件事情因為感興趣而去做的,那么這時候其實對于我們而言反而在將這件事情做好的概率上會更高。
而培養孩子們對于一件事情有一個正向的認識,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用興趣去引領自己做這件事情,這對于孩子而言才是真正有利于自己去完成這件事情的方式。
所以,對于孩子們的教育而言,我們可能很多時候確實是不太好用一些常規性的道理去和孩子溝通,而是要嘗試一下,有沒有一些方式方法是能夠幫助孩子去更好地適應這個環境,以及在這個環境中最大化實現自身能力的情況。孩子的成長很重要,而我們要陪同孩子一起成長,適應環境變化,這同樣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