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方式在我們生活中的影響力是多方面且大范圍的。古往今來,我們都能夠看到,無論是大到君王將相在對于朝政上的處事方式,還是小到地上螻蟻的爬行,都可能被人們拿來討論,而為人處世從古至今不管在這世界上的哪一個角落,其實都是具備有非常大影響力的一件事情,所以今天我們想在這里來和家長們討論這里面一個小的方面:教會孩子沉穩處事很重要。
在今天,即便是已經成長為“大人”的我們,依然會存在有自身為人處世方式被他人在背后詬病的情況,即使我們已經在這世界上生活了如此長的時間,具備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我們依舊很難做到對于為人處世方式的絕對把握。當然這其中我們也不能否認每個人的想法都各不相同,所以即使我們能夠做到面對“千人”表現出“千面”,卻也不能夠保證依舊能夠獲得所有人對于自身的肯定,這是一個正常的客觀現象。但從另一個客觀的角度來說,自身做好對于為人處世方式的認知建立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在很多時候這確實能夠在他人對于自己的第一印象及長久印象中起到非常大的影響。
對 于沉穩處事這一方面,其實我們在此前與家長孩子們進行教育、學習等心得交流的過程中,也能夠發現其實對于這方面的認知,大家的想法集合起來就是“一千個哈姆雷特”。有家長認為,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沉穩,比如對于孩子在活躍的時候,其實我們就應該在這時候培養孩子靜下心來,而不能長期讓孩子保持這種活躍的狀態。也有孩子覺得,沉穩就應該是行為處事有著絕對的落落大方,甚至可以說是時刻保持優雅。
而對于這些想法,我們想說,我們更為贊成的是將沉穩放在內在氣質的培養上,當然家長孩子們所說的也沒有錯,只是我們從培養的角度上來說,一定還是要將重心放在內在的培養上,流露于外在的培養雖然也能看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這種效果是無法達到一個長期的效果,并且也具備有一定的“暴露可能性”。
所以如果真的想培養孩子的沉穩性子,我們還是應該從孩子自身由內而外地去思考問題,另外還要注意,沉穩不是抑制孩子的活躍天性,活躍的舉動說明孩子的大腦思維活躍,而這對于孩子的大腦發育其實是有幫助的,我們應該考慮如何幫助孩子保留住美好的,而不能為了一份美好去拋除另一份美好,沉穩處事養成固然重要,但是快樂開心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