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與時俱進的,在我們時代發展的同時,我們的思想和各項工作也應該跟隨一起進步,因為人的一言一行都是跟隨大腦控制來進行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大腦因為環境變化結合自身習慣所形成的一些行為指引,從而讓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將這些行為指引形成具象的體現,這也是一個社會進步的重要組成因素。
而我們的實相信其實在教育中大部分時候都是占了較為重要的成分,所以思想和一個社會進步的與時俱進就顯得格外重要了。而我們今天想和家長們討論的就與教育相關,我們建議家長們:在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做到正確、合適地引導孩子。
在孩子們的教育中,我們傳統的教育觀念可能往往是孩子在做了一件不正確的事情時,我們要及時地糾正。當然這個想法本身是正確的,但是因為這個表達方式過于簡單,所以有不少家長可能會認為既然是糾正就應該直截了當地告訴孩子問題所在,但是通過對于現實生活的實踐,其實我們也能夠發現這樣的做法其實也并不太合適。可是難道對于孩子們做錯了事情我們不能夠對其進行糾正嗎?當然不是,如果我們不糾正,那么在孩子的觀念里,就會一直持續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做法,長此以往下去就會形成一種慣性思維。
那么這個時候,其實我們就只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糾正才能夠達到比較好的教育效果呢?其實對于很簡單,借用治水方式的一種:宜疏不宜堵。我們要糾正,但并不是要直接去阻止孩子做這件事,每件事情的發生其實都有其兩面性所在,而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思想觀念去對待這件事情,同時我們還要引導孩子用合適的方式去做這件事情,這樣才是一份好的教育。
所以正確的引導很重要,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不能夠是僅僅流于表面的教育,而應該是從心出發、認真思考,然后再付諸實踐。引導孩子思考而不是代替孩子思考,我們要教會孩子獨立思考,那么在教育的過程中盡可能多地減少自身的感情思考因素就很重要了,我們要思考什么樣的思考結果對于孩子是一個好的培養方向,以結果為導向來找到正確的引導方式,那么想要做好對于孩子的教育其實也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