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一項能力對于我們而言非常重要,它決定了我們是否能夠正常與他人進行信息溝通,這項能力就是交流。那么對于我們的交流而言,可能不少人會覺得交流就是指言語上的溝通,但事實上,交流的方式其實并不僅僅只局限于言語上的溝通,交流其實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可以說它無處不在。而交流這項能力之所以說對于我們非常重要,是因為通過交流的過程,我們可以獲取生活中人和事的各方面信息,而通過這些信息,我們可以建立對于人和事的認知,進而更好地做好我們生活的各方面,所以交流非常重要。
因為廣深家教網(wǎng)作為一個教育平臺,所以也就比較關注關于教育上的各方面影響。而對于交流在教育上的影響,其實也并不小,我們了解到,有不少家長都存在這樣的困擾: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常常存在問題,或是無法很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或是想法無法被孩子很好地理解,也因為此,常??赡墚a(chǎn)生不愉快的情緒。所以今天我們也想在這里和各位家長們來聊一聊: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和處理與孩子們在交流上所產(chǎn)生的不順利情況呢?
首先,其實對于我們在生活中與他人在交流上所產(chǎn)生的問題,原因其實大部分都在于:我們無法理解對方的想法,又或是對方無法理解自己的想法。那么又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情況呢?非常容易理解,因為人生而不同,因為環(huán)境及自身情況不同,思考角度和力度都會不同,而這也是這個世界具備有不同色彩的原因。
所以,存在即合理,當我們不能理解他人想法,或是對方無法理解我們的想法,不必因為這一點而覺得雙方無法溝通,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情況,人與人之間不可能時時保證有著絕對一致的想法,而我們要做的,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于這份“不理解”的理解和包容。所以對于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交流,當一場交流出現(xiàn)問題時,我們也要首先做好對于孩子以及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一味地覺得孩子不對或是不聰明,這樣并不利于一場交流的進行,更不是問題的關鍵,甚至有時候,這些并不是問題的真實所在,人為判斷并不一定正確。
其次,在對于問題包容理解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開始思考應該如何解決問題。而想要解決問題,我們先是要清楚問題所在。而問題往往就藏在了“沖突”中,當我們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出現(xiàn)不順利的情況,那么這時候我們就應該找到這個問題的具體是什么。舉個例子,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和孩子說要健康作息,這是為了孩子的健康好,而這時候孩子們卻往往不理解這份“好”,甚至可能覺得這僅僅只是家長對于自己的一份要求。所以這里面我們就找到了問題所在,那就是孩子不理解健康作息對于自己健康的這份“好”到底是什么。那么在找到問題后,我們需要做什么呢?當然是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式往往有很多種,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所思考到的這些解決方式中找到“最合適”的方式。而這個“最合適”應該用什么樣的標準來衡量呢?可以說,這個標準是不固定的,我們需要針對不同的場景去分析。而對于通常情況下,謹遵三個原則就可以做好一個選擇:一是利益,二是效率,三是方案對于問題的解決率。第一點的利益不僅僅是指對于我們生活中常說的“財富”,更多時候應該是基于從人的角度出發(fā)的全考慮,比如健康和安全。第二點是指一個方案對于問題解決的效率是否高效。
第三點則是指一個方案對于問題解決的最終成功率有多大,我們要在希望問題被解決的基礎上,追求問題被盡可能全面解決,雖然生活中許多問題往往無法百分百被解決,所以我們盡可能追求一個解決率即可。在這里,將這個思路套到我們上面的例子中,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健康作息對于自己健康“好”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可以通過實踐對比,也可以理論分析讓孩子理解,當然也還有其他方式。那么對于實踐對比以及理論分析,這兩個方案哪個更好呢?從利益方面,實踐對比可能會損害健康,從效率方面,理論分析可能不容易讓孩子理解,而從問題解決率上,則要看我們用兩種不同方式來教導孩子時的具體實施,所以,這就是選擇權衡。
所以,當我們與孩子的交流出現(xiàn)問題,不要急著指責孩子,要冷靜思考分析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才能夠促進自己與孩子的交流,也才能夠做好對于孩子的教育幫助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