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們的人生階段,可以大致分為幼兒、青年、中年以及老年等幾個階段,對于每個階段,我們的特征體現也會不太一樣,比如幼兒時期的我們,可能在心智上會比較幼稚,而到了青年階段,我們可能就成長為較為有活力的狀態(tài),中年階段,我們開始步入成熟,老年階段,我們在成熟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人生的意義。
而我們今天想和大家來談一談孩子們的幼小時期,對于孩子的幼小時期,給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最大的體會大概就是:幼稚、不成熟。而在某些時候,對于這種幼稚和不成熟,可能也會成為我們內心的不理解,所以今天我們想和大家談一談:理解孩子的幼稚,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首先,我們要思考孩子幼稚的原因。許多時候我們的不理解可能恰恰是建立在對于深層次緣故不了解的情況之上,所以了解深層次的原因在很多時候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去做好對于人事物的理解。我們先考慮一個問題:我們一般說孩子的幼稚是指哪些方面。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一是思想,二是行為,但總的來說是思想,畢竟行為是受大腦控制的,所以在大范圍內來說,孩子的幼稚其實還是源于思想層面。那么為什么孩子的思想會幼稚呢?這個就是我們要了解的深層次原因了。
其實對于孩子思想幼稚的原因,大部分家長其實都是能很好理解的,因為孩子年齡小,接觸的事情少,那么這里面就涉及到一個方面因為孩子們年齡的原因,在理解能力上就會稍微有所限制,同時接觸面窄的情況下,就會存在一個經驗積累少的問題,而經驗對于我們在生活中理解和解決事情的方面上,也會有一定影響。所以,對于孩子們的幼稚,其實是每個人生來非常正常的一個現象,即便是對于我們每個人自身而言,在成長過程中也是不可避免會出現這樣的階段和情況。
其次,在做好對于孩子幼稚的理解上,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幼稚有哪些好處?而我們又應該如何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解決幼稚的負面影響。事物都具備有兩面性,幼稚自然也不例外,雖然是作為一個抽象存在,但是它仍然是具備有兩面性影響的。從好的方面來說,我們其實也可以很容易發(fā)現,因為孩子們年齡小接觸事物及認知面窄的原因,這個時候的孩子其實就像是從一張白紙上去建立自己未來的認知系統(tǒng),而這個時候的孩子其實對于很多事物的認知,往往會給我們許多驚喜,許多時候孩子的想法也是出乎我們意料的,雖然這當中不乏有天馬行空的想法,但是也會存在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細節(jié),這是好的一面。而從不好的一面來說,孩子的幼稚可能會在一些時候使孩子建立一些不太符合現實世界的認知,但是對于這種情況,我們想和家長們說:不要貿然改變孩子的認知,而是鼓勵孩子想象,尤其是孩子年齡非常小的時候。
我們理解大部分家長們的想法,家長們可能會比較擔心如果沒有從小給孩子塑造一個正確的思想認知世界,可能會影響孩子后期的成長過程中思想認知世界的建立,更會擔心因為習慣養(yǎng)成所造成的一些負面影響,所以生活中有不少家長對于孩子出現天馬行空想法的情況會直接加以糾正,但是我們卻不建議家長們這么做。原因就在于對于孩子年齡比較小的時候,這時候其實是孩子們大腦發(fā)展的黃金期,也是孩子們想象力的黃金期,因為這時候孩子們對于外界認知不強,大部分的認知可能更多就建立在想象上,而想象力對于一個人在創(chuàng)造方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創(chuàng)造力對于我們人生影響的重要性自不必說,而這也就是我們?yōu)槭裁唇ㄗh家長們不要直接對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的一些天馬行空想法加以干預的原因。但是我們是不是就不需要去做什么呢?并不是的,我們還是要用一些輕微的引導方式去對于孩子的思維做一個意識初教育。
比如當孩子在思想認知上,出現一些不太好的想法,那么這時候我們就應該對于孩子的想法加以引導改正,而如果孩子的想法只是想象力層面豐富了些,在合適的范圍內,我們可以不用太過干預,因為隨著孩子的成長,接觸的事物越多,在認知上也會慢慢修改過來。而如果孩子到了年齡大一些的時候,對于一些常識認知還是不太明確,存在模糊邊緣,那么這時候我們才真的有必要加以干預,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認知,但也要盡可能保留孩子寶貴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也是對于孩子而言一生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