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農村中學的老師敘述了這樣一件事:她所教班級的一名女生,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在一次考試中,她教的這門學科該女生考了98分。試卷發下來后,這位女同學拿著試卷來找她,并請求她把自己的成績改成100分。她非常生氣,拒絕了女學生的無理要求。這位女生因此再也沒來上學。老師后來收到女孩的來信,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來女孩的母親對女孩的學習要求非常苛刻,規定她的每門功課考試成績必須是滿分,否則就不允許她再上學。當這位老師找到她家時,女孩已經離開家鄉,到外地打工去了。
一位父親在輔導兒子學習時,不是大聲訓斥就是使用“暴力”。兒子有不會做的題目去問他時,他只會怒吼:“這么簡單的題目你都不會做,你上課都干什么去了!”“給你十分鐘思考,再不會做有你好看的。”十分鐘后,兒子如果沒做出來,“暴力”就會毫不留情地敲到恐懼不安的兒子頭上。結果兒子越做越不對。
一位母親曾經向我傾訴她的苦惱:她16歲的兒子讓她很傷心。她的家境并不好,但她非常愛她的兒子。從孩子小時候起,為了自己的兒子也能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吃好的、穿好的,他們夫妻一直省吃儉用滿足兒子對物質上的各種需要。看到兒子快樂,他們心里也美滋滋的。可現在隨著兒子漸漸長大,兒子變得越來越自私,對物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衣服要名牌,自行車要名牌,還居然要配手機或小靈通。不買就無理取鬧,絲毫考慮自己的家境,不體恤父母的艱辛。
重慶市銅梁縣某中學有一位14歲的初三女生,在留下一封千字遺書后跳樓身亡。原因是她的學習成績一直不好,一貫忍受來自母親及老師的責罵。她總想努力考出好成績,但事與愿違,她的成績總上不去。在最后一次忍受了親人的無情批評之后,她幼小的心再也看不見一縷陽光,再也感覺不到一絲家庭的溫暖,于是她選擇了死亡。
我們在嗟嘆惋惜之余,是否也應該從這些失敗的教育中,引發一些思考,做一些反省呢?
在英國,如果父母教子不當,法官會送家長進家長學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學習(每周末上課),學習結束后家長要寫出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改正措施,還有專門的人員去監督他們實施。他們會到學校向老師了解孩子的行為是否有所改善;到鄰居那里了解家長是否真的對孩子加以管教了。在美國,父母打孩子會被指控“虐待孩子”,會被強制送進特設的“家長輔導班”進行學習和訓練。如今在美國像這種以“教會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技巧,使他們成為更完美家長”為宗旨的家長學校十分火爆,課程設置也十分齊全。在我國,目前家長學校還不夠完善,也不夠普及,更沒有專業的教材。但是,為了我們的孩子,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否應該騰出一部分時間,讀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提高我們的教子認識和水平,以便我們能夠更科學更有效地引導和教育好我們的孩子,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在一個和睦、民主、幸福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