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中,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一些情況:我們教孩子應該怎么怎么做,但是孩子卻總是沒能按照我們所期待的方向去做好,甚至有些時候孩子可能還會反問我們的家長:“為什么爸爸媽媽你們不是這樣做的呢?”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少見,有些孩子是當面與我們的家長們去反饋,而有些孩子也會在與我們進行內心情況溝通時向我們說出這樣的困惑,而對于這種情況,其實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教育。所以今天我們想在這里和我們的家長們來討論一個話題:我們希望孩子怎么樣,首先我們就應該是怎么樣的,在對于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身先士卒地做好教育的榜樣,起到引導性的作用。
首先,對于這種情況,許多時候我們的家長們可能并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所以我們先來思考一下這樣的狀況問題在哪里。當孩子有這樣的疑問時,說明我們的家長們在對于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雖然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有著一個我們所認為好、合適、完整的計劃,而這份教育計劃通常也包含了我們內心對于孩子未來成長方向的期待,或許某些時候這也是我們對于自己原本的未來期待。
但是我們卻很容易忽略一點:我們對于孩子所規劃的這一切,很多時候雖然看似對于孩子非常有利,能夠幫助孩子獲得一個好的未來,但是對于我們而言,通常卻很容易忽略了我們對于孩子的影響力。所以在我們對于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如果教育效果不佳或是孩子很難理解我們所說的話,其實有時候我們也應該思考一下自身是否存在一定的問題,是否對于孩子的成長起到了一個好的引導性作用。
模仿是人成長過程中的一大能力,而這種能力往往是與生俱來自發性擁有,所以我們與孩子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對于孩子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不能光是嘴上說著怎么做,這是一個需要我們與孩子一起努力的過程,所以我們也應該要為之付出努力,給孩子做好榜樣,起到真正的引導作用,我們希望孩子怎么樣,我們就應該是怎么樣地去給孩子做好榜樣作用,這樣對于孩子而言才不是一份紙上談兵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