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判斷,無非是肯定和否定的兩個層面,如果再細化下去,可能就是針對每一件事情不同地去做一些細化的判斷,比如某個層面可能在這個時間段是體現了一個好的影響還是一個不好的影響。而今天,我們想在這里和我們的家長朋友們討論一個話題,是關于對于自我的判斷,我們希望家長們能夠在對于孩子去對自我做判斷有一個教育的過程。
其實對自我做判斷,是我們每個人幾乎每時每刻的內心都在進行的一件事情,因為對于我們而言,我們每時每刻都會具備有思維和情緒,那么在這之外,我們對于這些思維和情緒,大部分時候其實內心都會有一個非常迅速的自我判斷:比如我們可能覺得這個想法真好,又或是我們會第一反應我怎么做得這么不好,而這些其實都屬于我們自身對于自己的一些自我判斷。但我們今天想在這里強調的是,做判斷,是一個邏輯過程,所以在進行做判斷的過程是非常需要冷靜、理性和客觀的。
那么之所以我們要強調冷靜、理性和客觀地去做一個判斷過程,其實也正是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有很多人在做判斷的時候是不夠冷靜、理性和客觀的,尤其是對于自我的判斷。我們想和大家強調的是,對于自我去做判斷的時候,一定是要在冷靜的情緒下具備客觀的態度去進行的,這樣的自我判斷才是有效且正確的。在不對的時間、環境情況下去做一件事情,所得到的結果往往也會是錯誤的,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我們去做自我判斷的時候,所以我們在做自我判斷的時候才需要是在正確的情緒和思維下去做,否則我們可能很容易就因為自己可能并不太客觀的態度做出錯誤的判斷。許多時候我們認為一個人自卑或者過度自信這些極端情況,其實都是因為我們將自己放在了一個不足夠冷靜、不足夠理性和不足夠客觀的環境中去進行這個判斷過程,同時如果我們不能解決這種負面情緒,那么它就會一直持續地對于我們產生影響。
所以,教會孩子做自我判斷,不僅對于孩子身心健康有好的影響,更對于孩子的思想成長有非常正面的引導作用,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對于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發展而言都是非常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