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的家長朋友們常常會帶著情緒向我們發出一個疑問:為什么我的孩子總是不能明白我們做家長的對他的苦心呢?這其實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其實說簡單些,這是建立在溝通層面上出現的問題,而往深層次去分析,則還要考慮家長朋友們與孩子們日常相處時的狀況。那么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今天也想來和我們的家長朋友們討論一下:我們應該如何思考和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對于孩子不能理解家長用意的問題,似乎在古今中外的時間、地點維度上,是一個亙古難題。而這樣的情況,似乎也很容易出現一代接一代的情況。其實對于不少曾經提出這樣的問題的家長朋友們,我們也會問我們的家長朋友們一句話:在我們自身小時候,是否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答案得到了高達82%的肯定。而這其實也在我們的意料之內。
我們先來簡單談談對于我們開頭說的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出在于溝通層面上,那么溝通在這個問題上,其實可能更多地是體現在了互相之間溝通習慣的不適應。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不理解我們,其實孩子往往也在想:為什么我的爸爸媽媽不能理解我的想法呢?而溝通是一個雙方都需要去努力的過程,而不是僅僅一方去努力就能夠達成好結果的,更不是我們單方面要求另一方就能夠實現好結果的過程。所以在我們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經常不能與孩子做好溝通,其實也要思考一下,在我們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是否真的思考清楚了這件事情對于孩子本身的影響,以及我們是否真的將這份影響從孩子自身角度出發去給孩子表達清楚,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溝通過程中很重要的表達技巧。我們往往更多時候是注重于從我們自身去表達這件事情的想法,但是我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這場溝通中,我們其實是想讓對方理解到這一層次的含義并接受,那么首要的一點一定就是在于對方要對于這件事情有一個參與感,真正參與其中去思考,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我們的用意。
當我們發現孩子不能理解我們時,也不要急著去批評孩子,因為很多時候其實孩子也并沒有錯,當然我們可能也沒有錯,只是需要換一種方式去將這件事情表達清楚,讓雙方在這件事情的溝通上能夠達成一致,才是溝通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