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與各位家長朋友們討論了對于我們在為孩子請家教老師這件事情上,一定要做好對于基礎信息的分析了解,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再去考慮適合為孩子請來什么樣的家教輔導老師,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在其中,我們提到了需要做好三大部分信息的分析了解:一是孩子的行為習慣,二是孩子的學習情況,三是孩子的脾氣秉性。對于第一部分——孩子的行為習慣分析了解上,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經詳細展開與大家進行討論,而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主要就第二點來和大家展開討論介紹,幫助各位家長朋友們更好地了解在為孩子請家教輔導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做好對于孩子學習情況的實際了解。
銜接上一篇文章,我們首先來和大家討論一下關于第二點的分析了解。對于孩子的學習情況,之于我們而言,在孩子學習情況的分析了解上,大部分時候,我們可能會通過一個比較直觀的形式來了解——成績。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我們不否認,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真正客觀地來體現出我們的孩子們在各科學習上可能存在的優劣勢,甚至有時候我們也能比較細致地發現孩子在各個學科上的各個知識板塊里,存在有哪些板塊是學得比較好的,而又有哪些板塊是沒有掌握較為牢固的。
但是對于我們而言,在孩子的學習情況這一點分析上,我們是不建議家長朋友們僅僅只依賴于孩子的學習成績來了解和確定孩子的真實學習情況如何的,因為大部分的考試其實都是學校自行出題,一般而言只有比較大型的考試才會涉及到請來一些較為權威的老師們來出題,當然大部分的老師對待出題這件事情一般也能比較好地做到盡可能全方位考慮,但我們不可避免會很容易發現,其實大部分孩子平時的普通考試對于孩子在知識點學習的綜合考驗上是比較差的,同時因為考試題目的數量限制,我們有時候可能也會遇到有些考試可能沒辦法顧及到對于所有知識點的考核,所以,采用成績來綜合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其實并不是一個很科學客觀的舉動。
那么對于孩子的學習情況,我們究竟應該怎么來做好客觀地了解呢?在這里,我們建議家長朋友們抓住這三個重點:一是孩子對待各科學習的態度,同時要兼顧在不同學習階段里的態度變化;二是孩子的成績;三是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在第一點上,其實我們通過日常對于孩子的關注就能夠比較好地了解孩子對待各科學習的態度,比如孩子比較喜歡哪個科目或是不喜歡哪個科目,同時還要注意孩子在每個學習階段里對待各個科目的態度變化,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在這些不同的態度中,往往隱藏著孩子對于各個科目的學習積極度,同時也很容易反映出孩子對于不同科目的學習能力,通常孩子對于比較喜歡的科目是很容易做好的。而對于孩子的成績,我們在前面說了,不能僅僅將其作為參考因素之一,要結合其他方面來綜合考慮,但是成績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比較直觀地體現孩子的學習情況,所以我們可以作為一個輔助因素來進行最終的綜合考慮。
而對于第三點,其實這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我們發現,大部分時候,我們可能都會認為自己對于孩子的了解已經足夠深厚了,但事實往往并非如此,我們對于孩子的了解,其實更多時候包含了許多我們自己加入的個人情感因素,所以這也就導致這份了解所反映出來的“我們眼中的孩子”,其實很可能與孩子實際情況是會有非常大的出入的,那么這個時候,我們有一個好辦法,那就是通過做好與孩子的溝通,來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但對于這個過程,其實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發現有些家長朋友可能并不是很信任于與孩子交流的過程,因為可能此前我們的孩子們出現過對于我們有存在說謊的行為,又或是我們可能擔心孩子對于自身的情況了解不夠客觀等等的因素。但事實上,與孩子的溝通,是我們需要去做好信任橋梁的搭建,同時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引導孩子主動向我們表達真實情況,這樣才是一個良性教育過程。之于我們而言,也會是一個與孩子建立信任的好時機,更要讓孩子意識到我們對于在幫助她去做好學習這件事情上,是有在真正付出努力的,那么孩子自然也更愿意告訴我們真實情況所在。
了解孩子真實的學習情況,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將孩子的真實情況傳達給我們的教育機構專業的工作人員,從而幫助孩子能夠真正接受到適合于自身的家教輔導。下一篇文章,我們會與家長朋友們展開對于第三點——孩子脾氣秉性的分析了解,敬請各位家長朋友們關注了解。